研究:感染肠道细菌的病毒或导致食物成瘾
一些研究人员指出,潜伏在某些人肠道中的一种病毒可能会干扰神经传导物质,导致在食用垃圾食品时,血清素和多巴胺(即快乐化学物质)激增。换句话说,这些人可能因感染一种特定微生物,才会抱着全家量的大袋薯片吃不停。
这一揭示肠道与大脑之间联系的新发现,或许能解释食物成瘾的原因,食物成瘾是一个有争议的议题,专家们对此意见不一。这项发表在《自然代谢》期刊上的研究,基于接受了人类粪便移植的动物模型。然而,由于目前尚不清楚该病毒如何具体影响饮食习惯,因此仍需更多研究。
尽管如此,这一病毒的发现及其引起的关注,可能会促进对检测方法和治疗方法的研发,进而帮助缓解美国的垃圾食品危机。与慢性疾病相关的超加工食品,已占美国人每日卡路里摄取量的一半以上,其中许多含有添加糖、合成添加剂及其它有害成分。
专家指出,这一发现可能成为促进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的契机,例如减少超加工食品的摄入或参加食物成瘾戒除计划。同样重要的是,这一发现可能促使医生更认真地对待食物成瘾的问题。
造成食物成瘾的病毒?
这种病毒是这项研究论文的作者们在寻找可能与食物成瘾相关的特定肠道微生物时意外发现的。他们对三组人群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和代谢物进行了检测,一种噬菌体引起了注意:微病毒科(Microviridae)噬菌体。
噬菌体病毒(Bacteriophages),通常称为噬菌体(phages),是专门攻击细菌(而非人类细胞)的病毒。据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乔迪‧梅内⾥斯-佩克克斯(Jordi Mayneris-Perxachs)介绍,与食物成瘾相关的特定病毒被称为“极昌病毒”(gokushovirus)。
极昌病毒是一种微病毒科噬菌体,与较高的体重指数(BMI)和腰围有关,并且与在耶鲁大学食物成瘾量表(Yale Food Addiction Scale)上得分较高有关。该量表主要用于研究,研究发现,该量表得分越高,肥胖和暴饮暴食越严重。
食物成瘾的诊断
尽管这个成瘾量表尚未被正式用于诊断,但一些临床医生和食物成瘾项目已经使用它来评估加工食品是否会引发成瘾反应。食物成瘾的特征包括:
• 对食欲缺乏控制,导致过度进食;
• 渴望戒掉这些食物;
• 多次尝试戒除却未能成功;
• 因难以停止食用这些食物而引发苦恼;
• 出现戒断症状,如易怒、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头痛等身体问题。
在第四组近1,000人中,研究人员发现,微病毒科噬菌家族与无法自我控制相关,这是食物成瘾的一个特征。此外,这组人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水平较高,这些氨基酸是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前体,多巴胺等这些神经递质被认为在成瘾中起着重要作用。
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指出,神经递质的作用就像是一种信号,促使大脑重复产生愉悦感。由于成瘾物质会导致神经递质的剧增,因此大脑会产生耐受性,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成瘾物质刺激来激活大脑的奖励系统。
不过,正如梅内⾥斯-佩克克斯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对《大纪元时报》所说,仅仅这些关联不足以弄清肠道中的微病毒科噬菌体是引发食物上瘾的原因还是结果。
我们从梅内⾥斯-佩克克斯等研究人员那里了解到,特定的微生物的组合,包括细菌和病毒,与食物成瘾有关。极昌病毒可能会削弱那些帮助我们抵抗超加工食品影响的有益细菌。
“我们已经证明这些噬菌体会影响血清素和多巴胺的代谢,但具体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他表示,“它们是直接影响,还是通过影响细菌来间接影响这些神经递质?这些都是我们接下来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深入探索
研究人员使用动物模型进行实验以确定因果关系。他们将人类肠道微生物菌群——一些含有极昌病毒,另一些则不含——转移到小鼠身上。
“值得注意的是,接受来自带有此病毒的供体的微生物菌群的小鼠,表现出与食物成瘾相关的行为,例如去获取巧克力颗粒的动机更强烈,或者难以停止追逐奖励的行为。”梅内⾥斯-佩克克斯说,“我们还进行了一项类似的实验,只将病毒转移过去,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研究人员发现,极昌病毒水平较高的患者中,色氨酸衍生的化合物邻氨基苯甲酸的含量较低。因此,他们决定在小鼠的饲料中添加邻氨基苯甲酸,以检视是否可以对小鼠食物成瘾行为起到阻止作用。结果显示,这些小鼠表现出更强的冲动控制能力,对巧克力颗粒的兴趣减少。
那么,邻氨基苯甲酸会成为下一款流行的减肥药吗?如果你希望有一种药片能帮助你控制对垃圾食品的过多摄取,请注意,目前尚不清楚它对人类的具体作用。此外,这种药物尚不普及,不易获得。但有迹象显示它可能会有所帮助。
邻氨基苯甲酸是抗过敏药物曲尼司特(tranilast)的一种成分,该药物在日本和南韩已获得批准用于治疗哮喘。最近发表在《脂质研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曲尼司特可能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有效非标签(off-label)治疗药物。
利用噬菌体的疗法
研究人员希望利用噬菌体来对抗与代谢疾病相关的细菌,包括肠道微生物。问题在于,我们对这些能够杀死细菌的病毒知之甚少,事实上,我们对约90%的微生物病毒仍然未知。
如同某些病毒侵入人体会杀死人体细胞,噬菌体则侵入细菌并杀死细菌。如果这些细菌是有害的,我们会因此受益。
针对肠胃疾病的噬菌体疗法临床试验仍处于早期阶段。在一项试验中,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商业化的含四种噬菌体的噬菌体混合物,来对抗引起腹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E. coli)。结果显示,该混合物不仅安全有效,还能能有效减轻炎症和减少细菌量。
《微生物学》期刊上的一篇综述指出,“噬菌体应被视为对抗致病性肠胃细菌的有前景的治疗良药”,并强调鉴别健康的噬菌体组将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目前,这类治疗的更广泛影响及可能的副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现阶段,根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新药物规则,噬菌体疗法仅在紧急情况下才可在临床上使用。
医疗化还是非医疗化
研究者兼教育者尼克‧诺维茨(Nick Norwitz)表示,尽管存在许多未知因素,这项研究对于当前的病患的治疗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诺维茨是哈佛医学院的一名学生,拥有代谢学博士学位,他在自己的油管频道和Substack上分享了这项研究的结果。这也是他首部将被用于线上医学院培训的影片。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食物成瘾这一现象。食物成瘾符合成瘾的所有指标——或者说能够符合所有指标——更重要的是,患者与临床医生均认为将其医疗化是有益的。”他告诉《大纪元时报》,“认识到这一点并承认食物可成瘾,就能有效应对这个问题。”
诺维茨表示,虽然将许多健康问题医疗化有其利弊,但食物成瘾背后的生物机制强化了应该认真对待这一问题——即使目前还没有针对极昌病毒的治疗方法。
食物成瘾被普遍认为是心理健康缺陷病症,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其背后的一些谜团。
“我认为这对患者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这并不意味着必须在当下就能采取行动”,诺维茨说,“这里面涉及到生物学原理,作为生物医学界,我们有责任去弄清其中的生物学机制,以便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即使目前我们尚未拥有成熟的治疗方案。”
是否应该向患者提供这方面咨询?
医生应该耐心地向患者解释,他们的饮食行为可能是潜在的生物学原因造成的吗?成瘾修复社区(Addiction Reset Community)的创始人、拥有成瘾营养学博士学位的琼‧伊夫兰(Joan Ifland)表示,这样做可能会改善食物成瘾患者从医生那里获得的体验。
她在接受《大纪元时报》采访时表示,许多陷入困境的患者因医疗系统解决方案而受到创伤,包括被告知他们缺乏足够的意志力,或被安排进行可能有助于减重但无法解决食物成瘾的手术。
一项发表在《营养学》期刊上的小型研究显示,胃部手术前后喝奶昔时释放的多巴胺并无差异,这表明缩胃手术不一定能降低对高可口性食物的欲望。
除了食用过量加工食品所造成的危害外,患者还可能会对自己深感失望或选择孤立自己。
“患者面对着大量误导性的讯息。”伊夫兰说,“让人们认识到他们没有失败、他们不是一个失败者真的很重要。(即)他们并非无能。他们并非愚蠢。他们并不是缺乏意志力。”
诺维茨补充道,大多数人都会遇到医疗系统无法解决的问题。他强调,这并不意味着医生或病人将因此陷入悲观,相反,这意味着应该促进关怀的建立。
他相信,人们可以被赋予能量——有时是通过药物,有时是通过教育。医生应该考虑与病人讨论食物成瘾的话题。
他表示:“这意味着,作为一个对科学充满好奇的社群和医疗提供者,我们可以这样说:‘看,你正在面对一些困难。我很抱歉我们目前没有最好的解决方案,但我们可以给这个困扰一个名称,并试着说清它。’”
然而,让医生们随时掌握所有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不现实。即使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转化滞后仍然妨碍了病人照护的创新。转化滞后是指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新的临床手段(如测试和治疗)需要时间。
跟上新发布的医学文献几乎是不可能的。诺维茨将其形容为像从消防水龙头中喝水。
“考虑到患者自己可能通过社交媒体获得的即时资讯,期望医生也拥有这些资讯是不公平的。”他说,“不幸的事实是,当出现这样一个头条新闻时,普通的临床医生不会坐下来阅读整篇报导。这不是因为他们懒惰,而是因为他们正在非常努力地救治病人。”
英文报导请见英文《大纪元时报》:A Virus Infecting Gut Bacteria Intensifies Food Cravings。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