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何犯罪? 学者:大脑额叶功能异常
【大纪元2025年02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常怀仁台湾嘉义报导)中正大学犯罪防治学系13日公布全台民众对司法与犯罪防治满意度的民调,结果显示近九成反对废除死刑、针对死刑释宪案约53%赞成。对此,中正大学犯罪防治学系教授陈巧云表示,民众认为死刑可以阻止犯罪,但冲动型或预谋型杀人犯对于外界的惩罚是不敏感的,前者是大脑额叶功能差,后者则是比一般人更好。
陈巧云表示,民众认为死刑可以阻止犯罪,但是从脑波的角度来看,真正会犯罪的人,也就是那些杀人犯,包含冲动型杀人犯、预谋型杀人犯等,这些人对外界的惩罚并不敏感。
陈巧云解释,这些人的大脑跟大家不同,为何不能抑制这些人做暴力犯?因为预谋型杀人犯的额叶功能比一般人更好,因为光是杀狗,人可能就会心跳上升、无法下手,一个人可以狠心并不容易,但若是冲动型的话,其大脑额叶功能很差、抑制功能很差。
陈巧云指出,大脑是随时会跟环境互动,环境会影响大脑,大脑会对环境做出反应,若是死刑的话,一般人会受到死刑惩罚效果而不敢去做,但真正会去做严重暴力犯罪的人,可能大脑对惩罚的外在回馈不敏感。
陈巧云提到,他们之前脑部也针对一些吸毒暴力犯或青少年(做研究),这些人对外界惩罚不管是给糖吃、钱或惩罚,对方都不在意,不会出现脑波,但正常小孩是会有的。
所以,陈巧云认为,死刑有无存在的必要,这要看是否会影响到哪些人,真正的犯罪者会不会因为死刑而不去做,她是画一个问号,因为从脑神经来看,这些人对此是不敏感的。
中正大学犯罪防治学系教授郑瑞隆认为,死刑执行牵涉被害人的情绪、民众感受,如果台湾目前对被害人家属、被害人有更好的照顾,民众较不会这么强烈的反对废死,刑事诉讼法对于犯罪者的保障越来越周延,但是对犯罪被害人的保护、社会安全等部分还是不够。◇
责任编辑:黄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