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的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略,当出现严重症状后才去医治,可能已经太迟。台湾植牙联盟医学会专科医生李家君在新唐人《她健康》节目中讲解牙周病的警讯,以及预防牙周病的有效清洁方法。
牙周病是一种慢性发炎,通常是牙齿周围和支撑牙齿的组织(牙龈和骨骼)发炎和感染。由于造成发炎的细菌会通过血液循环到身体其它部位,所以牙周病不仅影响到牙齿,严重时导致牙齿脱落,更可能引发其它慢性疾病。研究发现,牙周病与心血管代谢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和癌症等多种慢性疾病相关。
李家君表示,牙周病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然而身体其实会发出一些提醒信号,可能会有以下四个表现:
1.牙龈出血:在刷牙或用牙线时,如果牙龈容易出血,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迹象。
2.牙龈肿胀:牙龈可能会变得红肿,摸起来有点肿胀的感觉。
3.口臭:即使刷完牙,仍然有口臭的问题。
4.咬合无力:咬东西的时候,可能会觉得牙齿酸软无力。
李家君提醒,这些症状意味着身体已经有轻微发炎反应,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急性发炎,因此如果发现以上牙周病的预警信号,最好尽快去看牙医。
牙周病成因
李家君表示,牙结石是造成牙周病的主要原因。当口腔清洁不佳时,牙菌斑内的细菌与唾液中的矿物质结合,逐渐钙化成牙结石,通常附着在牙齿表面、牙龈边缘或牙根部位。牙结石本身并不直接引起感染,但它会为细菌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导致牙周病的发生与恶化。
每个人的口腔内有不同种类的细菌,例如有造成牙周病的细菌,也有造成蛀牙的细菌。李家君表示,在某些情况下,这两类细菌可能有竞争关系,因此有些人可能蛀牙很多,但没有牙周病;有些人则牙周病很严重,但没有蛀牙。不过,牙周病菌和蛀牙菌并不完全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比如某些牙菌斑内可以同时存在这两类细菌,也有些牙周病患者会有蛀牙,尤其是口腔清洁不佳的人。
另外,长者比较容易患上牙周病。这可能与长者通常容易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它慢性疾病有关。研究表明,牙周病和糖尿病之间存在双向关系,糖尿病会增加牙周病的风险,而牙周病会对血糖控制产生负面影响。与没有严重牙周病的糖尿病患者相比,患有严重牙周病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巨量蛋白尿和终末期肾病的风险分别增加两倍和三倍,心肾死亡风险(包括缺血性心脏病与糖尿病肾病)高出三倍。
小习惯预防牙周病
1.定期刷牙
李家君表示,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吃完饭之后马上刷牙。如果不能饭后刷牙,至少每隔12个小时刷一次牙。因为细菌与食物残渣形成的牙菌斑,在12小时内仍是软的,刷牙可以去除;过了24小时牙菌斑开始钙化,刷牙较难全部清除。若长时间未清洁,牙菌斑硬化成牙结石之后,只能通过洗牙清除。
此外,李家君强调,漱口水不能取代牙刷,因为它无法去除牙菌斑。如果太常使用漱口水,还可能造成口腔软组织受损,某些漱口水中含有一些刺激成分,可能会影响味觉功能,长期使用也可能出现牙齿染色的情况。
2.使用牙缝刷
由于牙结石常累积于牙缝处,李家君建议大家使用牙缝刷和牙线来清洁牙缝,并且每个月更换一次牙缝刷。
3.使用专用牙膏
市面上有一些牙周病专用的牙膏,内含一些特殊的矿物盐、黏性凝胶成分,帮助减少细菌附着、堆积在牙齿上。不过它只能作为辅助工具,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口腔清洁。
牙周病的治疗
李家君表示,初期牙周病,如果只是牙龈发炎,通过洗牙去除牙结石,有机会恢复健康。若是严重牙周病,牙根周围的骨头已经被破坏掉,即使去除牙结石,骨头也不会自己长回来。
她指出,牙周病属于慢性疾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因此牙周病的治疗目标是维持稳定状态,而非完全根治。对于不同程度的牙周病,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轻度至中度
每半年进行洗牙检查。在检查时观察牙周情况,如果牙周病进展到轻度和中度,那么牙结石已处于靠近骨头的地方,此时洗牙机无法伸进去,需要用治疗牙周病的特殊器械才能够伸到牙肉底下,把牙结石刮出来。
●中度
中度以上的牙周病,需要上麻药才能够清洁更深层的牙结石。除了刮除的方式外,还可以做雷射牙周病治疗,或者使用喷砂辅助除掉牙齿表面的污垢。
如果牙周病破坏了骨头,医生可以评估是否还存在提供血液供应的薄薄骨头,如有,便有机会进行补骨手术,需要将牙肉翻开放入骨粉,然后诱导骨细胞生长。
●严重
如果牙周病到了重度,医生或会判定为已经没救。当牙齿周围的骨头严重减少,根本没有血液供应时,不论放多少人工材料进去,骨头都不会生长,因此医生不会再做重建的手术。
当牙齿松动幅度已经很大,周围都没有骨头了,就需要把牙齿拔掉。拔牙后,感染源去除,发炎会消失,但患者面临需要做植牙或活动假牙的问题。@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观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