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龟仙人谢幕 澎湖米龟达人蔡志良的最后一件杰作

澎湖“叠米龟达人”的匠人——蔡志良。(徐孝恒提供)
人气: 33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5年02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澎湖报导)在澎湖,每逢元宵节,庙宇前总能见到一只只壮观的米龟,它们或巨大、或精巧,承载着地方信仰与祈福的美好寓意。米龟象征长寿、平安与财富,也成为澎湖人对神明的敬献与庇佑的祈求。这些米龟不是天生而来,而是由一双双巧手、一颗颗虔诚的心堆砌而成。

而在这其中,有一位被称为“叠米龟达人”的匠人——蔡志良。多年的岁月里,他用手中的米袋与绳索,打造出一只又一只精致的米龟,让这项传统文化得以延续。每年他都要为澎湖很多庙宇叠米龟,今年,他来到澎湖乌崁靖海宫,为庙宇制作他人生中最后一只米龟。

这不仅是一项传统工艺的展现,更是一段时光的终结与传承的开端。

蔡志良宣布即将退驾,澎湖乌崁靖海宫是他人生中最后一只米龟。(徐孝恒提供)
米龟象征长寿、平安与财富,也成为澎湖人对神明的敬献与庇佑的祈求。(徐孝恒提供)
龟壳上会贴上象征吉祥的文字,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金银满堂”。(徐孝恒提供)

叠米龟的技艺 从米粒到神兽的化身

米龟的制作过程,远比外界想像的来得繁复。并不是单纯将米袋叠起来就能形成乌龟的外型,而是需要经过细腻的计算与精准的组装。每一只米龟的诞生,都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重要步骤:

选米与包装由于米龟是供奉于神明前的信物,因此使用的米必须是最上等、完整的白米。这些米会先经过挑选,并且按照不同的部位需求,包装成大小一致的米袋,以利于堆叠。

框架与骨架搭建为了让米龟的形状更加稳固,蔡老师会先利用木板、竹条或绳索搭建出基本的骨架,确保整体结构能支撑整座米龟的重量。这个阶段的关键是平衡与比例,龟壳不能过于厚重,否则容易塌陷,但也不能太薄,否则无法呈现饱满的圆弧形。

堆叠与固定叠米龟最困难的部分,莫过于将成百上千包米整齐地堆叠,形成乌龟的外壳与四肢。这些米袋的摆放角度、叠放顺序,都需要经过计算,才能让龟壳的线条流畅、外观美观。为了确保不会滑落,蔡老师还会用红线固定,并加上胶带封装,让整体更加稳固。

装饰与点缀当米龟的主体完成后,就进入了最具艺术性的部分——装饰。龟壳上会贴上象征吉祥的文字,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金银满堂”,并使用金箔、彩带、红纸等进行美化,让米龟不仅有信仰的意涵,也具备喜庆的视觉效果。最后,乌龟的头部还会戴上金色的头冠,象征“龟仙”的神圣地位。

这些米袋的摆放角度、叠放顺序,都需要经过计算,才能让龟壳的线条流畅、外观美观。(徐孝恒提供)
并不是单纯将米袋叠起来就能形成乌龟的外型,而是需要经过细腻的计算与精准的组装。(徐孝恒提供)
米龟的制作工艺虽然复杂,但仍然有年轻的学徒愿意学习,承接这项文化资产。(徐孝恒提供)
蔡老师说:“只要还有人愿意学,这项技艺就不会消失。”(徐孝恒提供)

最后一只米龟 乌崁靖海宫的庄严献礼

在蔡志良老师的巧手之下,这只米龟最终诞生了。它全身由数百包白米精心组成,龟壳圆润饱满,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龟壳上贴着“金银蛇进来”、“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字样,祈求地方繁荣、社会和乐。

四肢则特别强调乌龟坚实的爪痕,黑色的笔触勾勒出乌龟脚掌的纹路,使得这只米龟不仅象征吉祥,更显得栩栩如生。龟头戴着金色的神冠,两侧垂着橙色的流苏,这样的细节让米龟更显尊贵。

整体来看,这不仅是一件工艺品,而是一种信仰的具象化。每一个经过的人都驻足欣赏,感受到这份虔诚的祝福与职人的用心。

当米龟的主体完成后,就进入了最具艺术性的部分——装饰。(廖俪芬提供)
这不仅是一件工艺品,而是一种信仰的具象化。(徐孝恒提供)

徐孝恒的镜头 捕捉米龟的最后时刻

这一次的米龟制作过程,并非仅仅是蔡老师的个人见证,同时也被凉伞工艺家徐孝恒细腻地记录了下来。

徐孝恒的镜头下,蔡志良老师的身影专注而平静,他低头仔细地黏贴字样,双手小心翼翼地调整每个细节,不容许任何一处瑕疵。从第一个米袋的堆叠,到最后一片金箔的贴上,每一个瞬间,都承载着传统工艺最后的荣耀。

当最后一片装饰贴上去,蔡老师轻轻拍了拍龟壳,像是在告别这陪伴了他数十年的技艺。他的眼中,有着满足,也有着不舍。

从第一个米袋的堆叠,到最后一片金箔的贴上,每一个瞬间,都承载着传统工艺最后的荣耀。(徐孝恒提供)

传承与结束 米龟文化的下一步

这只米龟,代表了蔡志良老师工艺生涯的终点,但对澎湖的传统文化而言,这并不是结束。

米龟的制作工艺虽然复杂,但仍然有年轻的学徒愿意学习,承接这项文化资产。蔡老师的徒弟们,正试图延续这门手艺,让米龟的祝福继续留存于每个元宵节。

蔡老师说:“只要还有人愿意学,这项技艺就不会消失。”这句话,或许正是对这场告别最好的注解。

在这个元宵节,当乌崁靖海宫的最后一只米龟,静静地矗立在庙埕中,接受信众的参拜与祈福时,我们不禁要向这位默默奉献的职人致敬。

蔡志良老师,不仅是一名叠米龟的匠师,更是这项文化的守护者。多年来,他用双手堆叠出无数的祝福,为澎湖的元宵节增添光彩。而今,当他即将卸下这份责任,让我们用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为这片土地所留下的美好。

“谢谢您,蔡志良老师。这些米龟,将继续承载着您的精神,延续千年。”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