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美术长廊

透过凝视的镜子:3位女艺术家的自画像

安圭索拉、莱斯特和拉比耶-吉娅尔三位女艺术家技艺精湛的自画像跨越三个世纪,均被评为其代表作。
阿黛拉依德‧拉比耶-吉娅尔,《有两个学生的自画像》局部,1785年作,布面油画,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在艺术家的创作中,自画像是能够透露最多讯息、且最具洞察力和亲密感的作品类别之一。创作这样一幅画的基本要素就是一面镜子。虽然镜子自古以来就为人们使用,但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更物美价廉的镜子才在民间普及;与此同时,透过自画像进行的艺术实验也越来越多。艺术家们一方面探索将自己作为历史和宗教群像中的人物画进作品,如拉斐尔在《雅典学派》(School of Athens)中插入自己的面孔;另一方面也有单人形象的写生,如伦勃朗以各种媒介创作的自画像,多达近百件作品。

在16、17和18世纪,职业女画家非常稀少,更不用说取得成功的了。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朱迪斯‧莱斯特(Judith Leyster)和阿黛拉依德‧拉比耶-吉娅尔(Adélaïde Labille-Guiard)三位画家都创作了多幅自画像,其中包括突显其职业的版本。

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

《棋局》(The Game of Chess),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1555年创作,布面油画,72cm × 97cm,波兰波兹南国立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意大利艺术家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约1532–1625年)是16世纪欧洲为数不多的职业女画家之一。她生于贵族家庭,早期的写生对象主要是亲戚;她还教几位姐妹绘画。对于女性画家来说,家庭题材更容易上手,因为当时女性的活动和交往范围都受到限制。

安圭索拉的早期杰作《棋局》(The Game of Chess),描绘了她五个姐妹中的三位和一位女仆。安圭索拉生前功成名就,她的作品以逼真捕捉人物的个性和情感著称。

安圭索拉深入探索的绘画类别之一是自画像。她创作了至少12幅传世的自画像,另有7幅现已失传。其中一些画作描绘她在读书或弹奏乐器,向观者显示出她是一位有教养的淑女。

的确,安圭索拉擅长将揭示人物重要信息的物件加入其肖像画,并以此闻名。创作于1556年前后的自画像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她作画的场景。这是艺术史上最早表现艺术家在画架旁的自画像之一。

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画架前的自画像》(Self-portrait at the Easel),作于1556年前后,布面油画,66cm × 57 cm,波兰兰库特城堡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这幅自画像现藏于波兰兰库特城堡(Łańcut Castle)博物馆,让人们得以洞见16世纪艺术家的创作方式。她的调色板是一块长方形的小木板,这在当时很典型;她的左手拿着一根腕杖(maulstick),这种工具用于将作画的惯用手紧贴画布,以便画出平稳的线条。

现实生活中,安圭索拉创作了许多宗教画。《画架前的自画像》显示她正在绘制一幅圣母子像。对这幅画的一种解读是,她在展示自己在宗教画方面的技艺。

安圭索拉将自己呈现为一位自信满满的艺术家:画中的她直视着观众。艺术家身着朴素的黑裙,领口和袖口有适度的褶皱荷叶边。这与《棋局》中姐妹们的华服形成鲜明对比。在这一时期的艺术家自画像中,以更适合工作的着装来描绘自己并不常见。艺术家们希望将自己的社会地位从手工艺人提升为上流社会一员,因此会穿上华丽的服饰来描绘自己,这已成为一种传统。安圭索拉本就出身高贵,也许并不觉得需要证明什么。完成此画几年后,她就应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之邀移居马德里,成了王后的女侍臣。

在西班牙王宫期间,安圭索拉为贵族们绘制肖像画;其中许多后来被误归于宫廷男画师或包括提香在内其他艺术家的作品。此外,安圭索拉还为王后和公主们提供艺术指导。

回到意大利后,她居住在热那亚和巴勒莫之间,专注于宗教画作。她在93岁时谢世。在这之前的一年(1624年),佛兰德斯巴洛克艺术家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1599–1641年)拜访了她,并为她画了一幅肖像。范戴克后来说,他们之间关于绘画的对话,对他一生影响至为巨大。

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1624年创作的《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肖像》(Portrait of Sofonisba Anguissola),面板油画,41.6cm × 33.7cm,英国国家信托收藏。(公有领域)

朱迪思‧莱斯特

朱迪思‧莱斯特(Judith Leyster,1609–1660年)是一位巴洛克艺术家,出生于荷兰哈勒姆(Haarlem)。不到二十岁时,她的作品就已受到重视。她早年与家人住在荷兰小镇弗雷兰(Vreeland,靠近乌得勒支)和赞丹(Zaandam,靠近阿姆斯特丹),于1631年秋天返回哈勒姆。莱斯特师从不同的艺术家,其主题风格和遒劲生动的笔触,受到哈勒姆著名肖像画家兼风俗画家弗朗斯‧哈尔斯(Frans Hals)的深刻影响。

莱斯特的画作备受推崇,乃至她作为独立大师加入了哈勒姆圣路加行会(Saint Luke’s Guild)。除此之外,她还收了几个门生。

朱迪思‧莱斯特(Judith Leyster),《艺术家自画像》(Artist’s self-portrait),约1630年作,布面油画,74.6cm × 65.1cm,罗伯特‧伍兹‧布利斯夫妇赠与(1949年),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公有领域)

莱斯特精于肖像画,经常描绘欢乐的人物或小群体,同时也创作静物画。她作于1630年前后的自画像,是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荷兰绘画藏品中的一颗明珠。和安圭索拉的自画像一样,莱斯特描绘自己在满怀自信地创作。她右手握着画笔,目光与观众对视,左手则拿着木制调色板、白色画布和一捆画笔——大约有二十支。

她的姿势显得很随意,右臂搭在椅背上,仿佛被观者打断了作画。画架上未完成的画中有位小提琴手。科学分析显示,莱斯特最初画的是一位女子肖像,很可能是自画像,后来才改画快乐的乐手。后者的形象来自她1629年前后的画作《快乐的伙伴》(Merry Company),该作品当时获得了赞誉,突显了她作为风俗场景画家的技艺。

朱迪思‧莱斯特,《快乐的伙伴》(Merry Company),约1629年作,布面油画,74.5cm × 63.2cm,私人收藏。(公有领域)

与自画像的随意氛围形成对比的是莱斯特的正式着装。她身穿时尚的黑色和玫瑰粉色裙子,搭配奢华的蕾丝领口。这样的服装对于作画来说非常不实用,但却是自画像中常见的典型装束。衣领和帽子的特定样式,帮助学者们确定了这幅作品的年代。

莱斯特结婚后,便不再以自己的名义作画,据说转而与丈夫合作。她去世后,她的作品被误归于哈尔斯或她的丈夫,后者也是哈尔斯的追随者。直到1893年,莱斯特的艺术家身份才被“重新发现”。

阿黛拉依德‧拉比耶-吉娅尔

阿黛拉依德‧拉比耶–吉娅尔(Adélaïde Labille-Guiard,1749–1803年)是一位法国画家,作品结合了洛可可和新古典主义的特点。她是法国大革命前的重要艺术家,出生于巴黎店主之家。她最早从一位微型画家那里接受艺术训练,在师从一位粉彩画家之后,又在一位历史画家兼肖像画家的指导下开始创作全尺寸油画。

虽然拉比耶–吉娅尔可能偏爱粉彩画,但她后来成了一名出色的油画家,并以绘制肖像闻名于世。她最重要的赞助人是王室,她是法王路易十六两位姑姑——阿黛拉依德和维克图瓦夫人(Mesdames Adélaïde and Victoire)指定的画家。拉比耶–吉娅尔的几幅油画和粉彩画如《阿黛拉依德夫人》,至今仍收藏在凡尔赛宫。

阿黛拉依德‧拉比耶–吉娅尔,《阿黛拉依德夫人肖像》(A portrait of Madame Adélaïde),1787年作,布面油画,278.3cm × 194cm,法国凡尔赛宫藏。(公有领域)

1783年,拉比耶–吉娅尔被正式接纳为法国王家绘画与雕塑学(French Royal Academy)院的院士,是当时仅有的四位女院士之一。两年后她绘制了自己最重要的作品——《有两位学生的自画像》,这两位学生分别是玛丽‧加布里埃尔‧卡佩(Marie Gabrielle Capet,1761–1818年)和玛丽‧玛格丽特‧卡劳‧德‧罗斯孟德(Marie Marguerite Carraux de Rosemond,1765–1788年)。这幅美丽的画作现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示了她的高超技巧和教授女门生的潜心投入。这幅画在当年的沙龙展出——她的作品经常入选沙龙,并获得了评论界的赞誉。

阿黛拉依德‧拉比耶–吉娅尔,《有两位学生的自画像》(Self-portrait with two pupils),1785年,布面油画,210.8cm × 151.1cm,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这幅画的形式和寓意都很大胆。这是一幅大幅全身肖像画:拉比耶–吉娅尔手持调色板、画笔和腕杖,右侧放着一盒颜料。她坐在画架前,身后站着两位学生,一位注视着画架,另一位则凝视着观众。18世纪的艺术家自画像延续了非实用的优雅着装的传统。拉比耶–吉娅尔身着华美的浅蓝色丝绸长裙,裙上饰有柔美的蕾丝和蝴蝶结,与之搭配的丝带和羽毛装饰着宽边草帽。镶木地板上映出她蓝色的裙摆。

拉比耶–吉娅尔特别关注光影效果和复杂的构图,这幅画充分体现了她捕捉这些元素的技巧。大都会博物馆另藏有一幅罕见的素描,是她用粉笔绘制的学生头像草稿。

《玛丽‧加布里埃尔‧卡佩和玛丽‧玛格丽特‧卡劳‧德‧罗斯孟德的头像草稿》(Drawing of Marie Gabrielle Capet and Marie Marguerite Carreaux de Rosemond),阿黛拉依德‧拉比耶–吉娅尔约1785年作,黑、红、白色粉笔绘于米色纸张,38.1cm × 48.3cm,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现代学者有时会将她的画作主题解读为一种声明,即主张让更多女性接受艺术教育,并允许她们加入学院。虽然拉比耶–吉娅尔接受过王室委托,但她怀有共和主义信念。法国大革命期间,她留在了法国,并接受了新政府领导者的一些创作委托。法国王家绘画与雕塑学院于1793年关闭,但随后成立的艺术组织并未接纳女性。

拉比耶–吉娅尔晚年的作品展览很大程度上未获重视。而今,她有学生为伴的自画像已成为大都会博物馆陈列中备受欢迎的画作,该馆称之为“早期现代欧洲女性艺术教育中最引人瞩目的图像之一”。

安圭索拉、莱斯特和拉比耶–吉娅尔这三幅技艺精湛的自画像,均被评为各自的代表作。虽然三位艺术家所处的年代跨越几世纪,但她们都担任过教职,并在自画像中突显作画工具,展现出对艺术创作的自信。她们每一位的画作都曾误归于他人名下,如今已“画归原主”,并成为世界级美术馆宝藏的珍品。

原文“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简介:米歇尔‧普拉斯特里克(Michelle Plastrik)是居住在纽约市的艺术顾问,撰写的文章涉及艺术史、艺术市场、博物馆、艺术博览会和特别展览等一系列主题。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