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1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戴德蔓台湾台北报导)“偶”,或是“尪仔(台语)”、“人公仔(客语)”,承载了不同世代的生活智慧与情感记忆,台原艺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林经甫2020年捐赠国立台湾博物馆1万1千多件偶戏文物,历经3年多的整饬,台博馆推出“偶‧多元文化之身”特展,即日起于台博馆本馆展出至8月31日为止。
国立台湾博物馆6日举行“偶.多元文化之身”特展开幕记者会,文化部长李远致词时表示,他从小在万华长大,十分着迷于街坊邻居制作的布袋戏偶,当时台湾社会因为太着迷于中午时段的“史艳文布袋戏”,让政府决定中午禁播,布袋戏深刻的影响了他这一代的人。
李远说,林经甫将他毕生珍藏影响台湾数代人的戏偶捐赠给台博馆典藏,与目前正在展出的12强“冠军之路”相互辉映,“今天可以说是台湾文化的冠军之路”。
“我会继续再搜寻台湾民间的力量,让台湾的文化壮大”,李远说,民间力量的强大,政府能做的就是协助及支持民间。他说,儿时便看父亲收藏许多物件,其中有件是手绘脸谱,之前一直无法获得解答,但从展览中对照,有可能是亚洲脸谱的收藏,“我今天很幸运的在此与林经甫相遇、与偶相遇,也跟我的童年相遇,我终于知道要将这批父亲的珍藏捐给谁了”。
林经甫分享,他30多岁时看到大英博物馆和欧洲人收藏文物和历史,触发他戏偶搜藏的缘起及历程,有次到日本天理大学旁的亚洲展示馆,看见来自屏东、台南的戏偶,“吓一跳,想说原来台湾有那么好的戏偶。”因此造就50多年前的戏偶收藏起点。他认为,资产要活用才叫资产,并思索这些偶最佳的活化和收藏地点,经过文化部的引介,最后与台博馆结缘。
台博馆表示,特展以“偶・多元文化之身”为名,强调戏偶的身体是因一地文化而塑成,可视为文化之身。展览透过3大主题区域展示偶戏文化的多面性与深厚底蕴,包括“打开偶戏珍宝箱”、“偶戏千面收万象”和“观览偶戏万花筒”。
台博馆表示,观众一进展场就可看到一个硕大的展柜,精选34件来自世界各地的戏偶,勾勒出林经甫搜藏广博且多元的轮廓。其中,又以柜子中央的“真西园戏台”最为吸睛,精致雕刻的“六脚棚”戏台,是已故布袋戏大师“阔嘴师”王炎的戏棚。王炎晚年双眼失明后,这个戏棚被台湾古董商卖到日本,后来林经甫费尽心思又从日人手中购回。
台博馆馆长陈登钦表示,经过2019年西田社、2020年林经甫的捐赠,目前台博馆偶戏典藏已多达1万5千余件,跻身当今世界收藏重要亚洲偶戏藏品的博物馆之列。
“偶.多元文化之身”特展即日起至8月31日,在台博馆本馆一楼东展间展出。


责任编辑:陈玟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