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人生】继母诚心培育前妻所生的三个儿子功成名就

作者﹕泰源整理
汪氏十年辛苦,一生富贵,前妻的儿子官至总督,自己被封为一品太夫人,所谓苦尽甘来,达成守节之望矣。(图为明 文徵明绘《仿赵伯骕后赤壁图》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973
【字号】    
   标签: tags: , , ,

康熙年间,满州有一个人,叫同贞(觉罗氏),官做到宫詹(即太子詹事,属东宫詹事府)之职。同贞的结发妻子生了三个儿子,中年时不幸过世,同贞后来娶了一门填房叫汪氏,汪氏长得美丽聪明,也是八旗子弟。

汪氏过门后,持家极有礼法。厚待前妻的三个儿子,对他们十分仁慈,如同自己所生的那样,没有什么区别。同贞性格刚直,遇到事情不合心意,便忿忿不平。后来因为一件案情办得太激烈,以致朝臣向皇上起奏他,结果他遭到削职抄家,以致财产一空,家境渐渐地变得贫困。

此时汪氏极力撑持家务,帮助丈夫节省开支。同贞也不把失职放在心上,过着贫苦的生活,淡泊顺应自然。但不久后,同贞死了,汪氏哭得死去活来,痛苦得不想活了,一点汤水也不肯入口,决心与同贞同亡。但反过来一想:“连自己都死了,几个儿子谁来养呢?丈夫临死时曾在床前吩咐,要我抚养好几个儿子。若自寻短见,丈夫在九泉之下,仍然是紧皱双眉。”左想右思:“死也难,不死亦苦。人生天地之间,不怕做辛苦事,还期望将来苦尽甘来。”于是,硬起心肠,咬牙挺住,勉强站起来,打点殡葬事宜。此等受痛含悲之事,难向诸儿解说。三个儿子只知啼哭饥饿,有谁可怜这寡母呢?她伤心到肝肠欲断,哭泣到眼泪难以擦干,心想惟有地下的丈夫知道罢了。

这时,守寡的汪氏年仅二十二岁,家贫,没有人伸出手来帮助,备尝艰辛,只有指望三个儿子能把学问学成,这样才有生路。于是她勉强请来一位私塾先生来教三个儿子,将所住的房子截出一半做书馆,并典当衣服首饰,购买纸笔及经书。私塾先生所收的酬金,价钱也很便宜,而她供奉饮食则极尽诚敬。这样捱了一年,贫穷更甚,渐渐不能支撑了。她想让三个儿子出外求学,但难以供给费用,于是就自己亲自教导。一手辛勤纺纱织布,一边口授经书,三个儿子站立在一旁,眼观耳听。有时天寒地冻,灯光像豆粒那样大,炉火也烧不红,而冷雨凄风破窗扑打,她还是握着几个儿子的手,指向书卷,字句分明,有时一声哽咽,不禁泪流满面了。

几个儿子在旁侍立,也跟着哭起来,于是收起灯,合上书本,上床睡觉。床上枕孤被烂,卧席残破,她还是嘱咐几位儿子在床上念书,沉吟复忆。将近五更时分,汪氏已经起床打开书卷了,又将儿子叫过来念诵经书。

再到后来,已经没有钱租房,无处栖身,于是租了一块空地,自家用蓬草搭了一间茅寮,母子就在茅寮里居住。有时早上没有米煮饭,晚上就只吃一顿粥。她教导三个儿子立志读书,要做好人,以继承父亲之遗志。三个儿子如果有懒惰、散漫或游玩,汪氏就啼哭呼喊上天,自怨自责。三个儿子害怕,立即跪在母亲面前,认错赔不是,愿意从此以后遵从母亲的教导,不敢荒疏。汪氏这才停止哭泣,才肯吃喝。三兄弟相劝,你劝我,我劝你,务必要发奋做人,以安慰母亲的恩德,因此都真心用功,苦心习练。每天早晨到母亲面前,先行三拜问安,然后虚心站立在旁,听母亲的吩咐,如果没有特别的交待,就各自去攻读书本。

过了十年左右,大儿子逢泰,小儿子满保,都考中了举人。后来,两人又先后中进士,点翰林。而后,二儿子(名)元旦也中了举人。三个儿子在科举考试中都被录取了。康熙五十年,第三个儿子满保升任到福建做抚台。康熙五十四年,满保又升为浙江福建两省总督。此时母亲汪氏成了太夫人了,跟随儿子在衙门里享福。

凡是地方上有关于大利大害的事,她时时问及儿子,满保亦虚心禀告,与太夫人斟酌,尽力施行。康熙五十六年,大儿子逢泰调任陕西,任钦差学院大人。太夫人教他以“公明”两字做人,逢泰谨慎遵从母亲的教导。康熙六十年五月,太夫人生病,满保小心侍奉,五更天起来,即到床前请安,药汤茶饭,一定是自己亲手捧到母亲面前,劝她饮食,自己从旁侍候,等太夫人饮食完后再问可否,然后才告退。

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湾知府王珍苛政引发民怨。朱一贵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事。满保奉旨出征台湾,起程后,过了重洋。太夫人修书寄满保说:“儿子尽力出征,不必挂念母亲。你母亲今天病好了,能饮能食,你不须担忧,务宜一战功成,以报朝廷之望。”其实太夫人还是有病在身。到了六月,征平文书报到,太夫人喜形于色,焚香禀告天地,叩谢神恩。闺六月十三日太夫人病亡,死的时候光气满容,清风拂拂,即使是大暑时节,而一室生凉,就像有冰霜一样。见到的人都称爽朗,大家都觉得很奇特。太夫人享年七十二岁,众人称其福禄寿全。

当初汪氏守寡的时候,年龄才刚二十二岁,天生聪明秀丽,还担心没有别处栖身吗?何况前面三个儿子又不是自己亲生的。当时的痛苦难以忍受,但汪氏的心,不分彼此,三个儿子虽然不是她亲生的,但都是丈夫的儿子,爱丈夫而不爱丈夫的孩子,丈夫岂能安心呢?三个儿子幼小,只晓得嘤嘤啼饿,怎么知道母亲的伤怀?媒人婆、竹笋髻(三姑六婆)纷纷上门,劝她改嫁,而汪氏甘于安心受苦,始终铁石心肠,谁都难以撼动。

家中一贫如洗,忍饥挨饿,多少凄凉。汪氏立定主意,只想教子成名,寒窗苦读。茅寮斗大,有玉堂金马之人,方知严师是慈母。汪氏十载辛苦,一生富贵,儿子官至总督,自己被封为一品太夫人,所谓苦尽甘来,竟如守节之望矣。

资料来源:《俗话倾谈》@*

——看更多 【古道人生】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罗浮山在广东惠州府,灵异的现象一向就很多,真正修道的人常常住在那里。有一增城人,又穷又病,常进罗浮山采药。有一天,他采药来到一座山,巧遇两个修道人现身,他无意中听到一席话。两个修道人观星的预言竟然应验了。真实情况是怎么回事?
  • 未来的事情难以预料,如果以眼前的处境来推断一个人的终生,那可能会失之千里。岳家嫌女婿变穷悔婚,而女儿守婚约,终得好结果。
  • 一帮马贼在大白天抢劫了朝廷的官银。名捕的妻子追上了马贼。妇人嗓音清亮,顺风向马贼呼喊道:“我是保定府某名捕的妻子,为了追回官银,特地找你们索要。你们赶快把官银放下,否则就要吃我的弹丸了!”后况如何呢?
  • 两个年轻人都意外地娶了个“老婆婆”,后来,一个失财逃家,一个迎来娇妻美眷又得财,结果大不同,其转机的关键为何?是机运或另有其他原因?
  • 清朝初期,江苏扬州地区的宝应县,有个捕快叫韩五,经常穷得揭不开锅,不能供养老母。他想,自己常常捕捉响马,何不试下自己当响马,也可能抢得几个钱?买些粮来供母亲食。结果差点丢了命,然而,结局又出人意表。
  • 清代秦晋配的传奇。蒋生的姐姐说:“现在正有一事为难。弟媳已经准备做阿婆了,但她还是垂着头发作女儿的打扮,让她改变装束,她不同意。现在我弟弟有幸归来,事情应该怎样办?”这一对夫妻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寻常的故事……这一天花烛高烧,蒋生、秦娘拜堂在前,儿子、媳妇拜堂在后。观看的人都拍手叫好,认为这是一件从来没有过的盛事。
  • 他把自家、妻舅家的财物挥霍一空,又借来的钱也挥霍殆尽,这时的他遍身长脓疮,童仆纷纷逃去,只落得与一位乞丐住在破庙中。这样的他又怎能转变为河道总督呢?
  • 清朝时,宜昌县有一许翁,年轻时,家里一贫如洗,以摆渡为业。清文宗咸丰年间许翁突然致富,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其致富背后当有不可告人之处。许翁孙女出生,是在搭他船的客人死去当年,她难道就是那个客人转世投胎来的吗?
  • 一个普通女子怎样挽救了自己的丈夫和家庭?她的人生给后人什么借镜呢?
  • 失约的朋友三年后突然出现,还要伴他回程,让他吃惊,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Shutterstock)
    季札守信的精神在后人心中成了一则典范,徐国人赞美歌唱他说:“延陵季子啊!他不忘老朋友。解下千金剑啊!挂在了国君之墓。”这是人对于鬼的信用,而世间是否也有鬼对人的诚信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