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文:台湾近代艺术家黄水文诗书画挖宝回顾(上)日治时代及光复初期】
【小记】
在继续谈论1960—1980年代之前,我们需要补充1954年跟家父黄水文有关的诗人在嘉义鸿儒赖惠川的闷红馆的大合影照,图像应用AI色彩化后,更容易辨识人名。在此刊出以供后代研究嘉义诗文历史人物参考之用:

黄水文诗书画挖宝回顾:1960至1980年代
台湾美术界在1950后期到1970前期爆发传统国画与本土胶彩画路线之争,家父不愿卷入争议,从1960年至1980年二十年间退出省美展。此隐退使得人们淡忘有黄水文这号艺术家的存在。期间仅小品画作参加地方性画展,因之他在全台逐渐失去知名度。
在1960年至1970年的十年间,他开始将水墨融入胶彩画中,画风改变可见于1960年的观音图及约1965年的孔子画像。而1965年参加台湾南部画展的〈凤梨筹硕果〉图,系于嘉义农林试验所的写生,画作有达到可以入选省美展甚或获奖的水准。


在1974年壶仙花果园门生集资在嘉义中山公园建立了一座“尊师亭”,以纪念赖雨若夫子。亭内匾额抄录赖老之诗者没署名,不过据我们家属认定为先父黄水文书迹,再加文史研究学者林荣烨的协助查证,旧《嘉义县志》确有记载如此。楹联为蔡水震敬撰,但落款无“并书”,书迹也同为家父风格。

下图中〈访旧〉诗为黄水文得意旧作,在某次鸥社吟唱比赛中胜出。下图右诗书为他在1979年时的作品,敬贺林玉山仙从画六十年回顾画展。

1970年起台湾经济逐渐起飞,大众生活慢慢脱离困苦,黄鸥波的“长流画廊”应运而生。好几位台湾本土胶彩画画家就年年热烈参加“长流画展”。期间黄水文也绘制了几幅佳作,可惜画作大多下落不明,家属仅留有1980年〈春光〉花卉小鸡图。

(全文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古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