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大寒过后是立春

作者:史征
用真相融化着这漫漫寒冬。神州在复苏,人民在觉醒。(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14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唐代诗人元稹诗云:“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足见寒冷之极。乐天诗人这样描述大寒:“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大寒前后,正是一年最为肃杀的时候。积雪,白亮亮的冰河,黑黢黢且透着寒气的大地……此时,谁不渴望一点暖意呢?

即便是一道阳光,一缕炊烟,甚至路人呵出的一口口“雾气”,也会让人心底生出一丝暖意来。叫人不由得想起简陋的屋子里“呼呼”燃烧的火炉,想起穿着单薄围炉取暖的人们那惬意的谈笑。

你会不自觉地想到诸如生机、光明和温暖之类的字眼,那是能够叫人生起希望,充满力量的美好事物。饥寒中的幻想和呼唤,是生存本能的挣扎,是踏破困境,走向新生的光焰。极寒的威胁绝不是生命的绝望,偶尔的绝望不过是一阵风,怎么能动摇一个生命对春天的向往呢。

天还冷,预报说,过年期间要大降温,让人做好御寒。可不是,毕竟四九了,常言说:“三九四九,冻死猪狗”,陡然的降温,也是够人受的。不过,也就冷那么几天,接下来,天儿就很快转暖。不是吗,“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你说,春天还远吗?

“雪舞长天彻地寒,千山素裹看冬残”,那些生就铮铮硬骨的生命,从来不会畏惧冰天雪地的凌虐,心里揣着阳光的生命,精神怎么可能颓废呢?

大寒过后是立春。立春,民间又叫“打春”,是春天的开始,此时,在南方有些地方,花儿开始绽放,而北方还要晚些时日,当下的时令正是乍暖还寒。但在寒暖的交锋中,寒潮在一天天退却,盎然的春意便在人们心间荡漾起来了。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诗人罗隐随口吟出如此俏皮的句子,欢快有趣,对春到来之喜悦,溢于言表。“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这是乐天诗人所见的立春,也许诗兴未尽吧,在另一首诗中,他又描述到:“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你看,春天是不是来到了眼前?然而,春的内涵又岂是两首诗所能尽言。

时光匆匆,转眼就是春。大寒过后是立春,这是季节变换的规律。眼下,虽然寒意阵阵,大地也很荒凉,但春天真的不远了。

忽然想到神州大地上另一种寒天,那是心灵的长冬。在这里,为了一个能够遮风挡雨属于自己的“窝儿”,多少人倾尽全家所有也不能圆梦,为了康复身体,多少人因为重疾而使家庭顷刻赤贫,为了孩子将来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又有多少家庭借贷负债供孩子读大学?如今的华夏,呼吸是为了活着,只要活着就得不停地工作。自由?尊严?人权?这心里的冰冷,要几辈子才能焐得热?

这寒冬,这冰雪,原来都是红魔一手造成。漫漫寒夜啊,何处才是我们的容身之所?哪里才是生的方向?

坚信真相必能唤回心灵春天的大法弟子,用真相融化着这漫漫寒冬。二十六年不懈的坚持,神州在复苏,人民在觉醒。冬将去,春即来,人民的觉醒让空气里氤氲着春天的味道,热烈而喜庆,充满了期待,洋溢着幸福。你听,枝头婉转的鸟鸣,那是春天最动听的音符。不错的,那是人们心灵中的声音!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那年夏天,我们登上了海拔两千公尺的拉拉山,说是避暑,其实另有目的,应该说有其寓意,只是大伙心照不宣。 我们的小巴士在北台湾的崇山峻岭间盘旋,第一天就攀上了峰顶,大家站在布棚下迎着凉风,看着脚下支支杈杈蜿蜒的山路,身旁有人吐了口大气说:“总算上来了。”我觉得,像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
  • 水绕着山转,路顺着溪行,车子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疾驰。眺望远处,山重水复,路好像到了尽头,待到近前,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阳光倾泻而下,若是没有风,空气暖暖的,让人通体舒爽,使人想到造物主的恩赐,即便在严寒肆虐的日子。人和万物何尝失去他一刻的眷顾?
  • 又是一个冬日,大雪已过,天却未寒,只等此次风雨过后温度骤降。想来学生时代,对冬日有着无尽的幻想与期待。也曾附庸风雅地在雪落之时泡一壶茶,叹一声“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也曾夜归之时自诩为“柴门闻狗吠,风雪夜归人”。想起曾经种种,不禁莞尔。
  • 儿时就经常老人们念叨: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时光已到了三九,北方的冬天也到了最冷的季节。儿时的记忆里这季节是滴水成冰,是我和小伙伴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到冰湖上快乐的去滑冰的季节。而现在的天气却出奇的暖和,反常的令人惊奇、咋舌。
  • “在郊区有一块地,那真的很美好!”来春说。我似乎能听出这话里的得意。或许,在这片她小时候疯跑疯闹、捉鱼爬树、恣意成长的土地上,她能迎来中年的蜕变,重觅儿时无忧光阴。
  • 沙坡如浪,无垠延伸远方,驼队像一幅油画,充满高昂,充满倔强,充满坚毅,肩负使命,一直向心灵那片圣洁美好彼岸前行、前行……面对任何干渴、饥饿、狂沙、酷热、严寒,都不会犹豫和倒下!
  • 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村里出来的大学生堪称天子骄子,而从大学毕业的珉茹进了当地县城最好的高级中学任教,那时教师是让人无比尊敬的职业,更何况是重点高中的教师呢。那时的她,工作稳定,面容姣好,于未来有着无尽的幻想与憧憬。曾经以为,她的人生会一直守着这三尺讲台,直至退休。
  • 众生皆可觉悟,只需一颗向善的心,便能开辟新生。这是一场灵魂的觉醒,是一场跨越苦海的航行。在师尊的引领下,我们穿越层层魔障,跨越魔障风暴,走向那片宁静祥和的净土。
  • 经历过黑暗中的挣扎,而今我能站在光明中守护信念。真正的自由不是逃避黑暗,而是在黑暗中点燃微光,让它照亮更多人的内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