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1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庄瑷筠台湾台北报导)民间团体22日公布2024年台湾10大性与情感教育新闻,位居首位的是针对家长进行的“台湾本土化性教育需求”调查结果。专家认为,台湾家长关切儿少性健康与安全,但政府在青少年性健康促进的教育资源投注远不及性平教育,青少年性病人数暴增成为投注失衡的警钟。
台湾性教育学会、华人情感教育发展协会、国教行动联盟22日举行记者会,公布2024台湾10大性与情感教育新闻事件,包括家长表达性教育适龄意见、青少年染性病快速增加、儿少性剥削案件6年增3倍、首见龙年新生儿数低于虎年、数位性暴力普遍、学校禁恋爱七成民众反对、校园性别友善厕所“引诱犯罪”、家暴通报逐年增、幼儿园长之子性侵6童判28年、人工生殖与代孕脱钩等。
性教育应符合本土需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面性教育”(CSE)概念,在台湾掀起广泛讨论,教育部也曾于2023年表示,将作为未来课纲研修的基础。台湾性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冯嘉玉表示,我国的国情、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与国外不同,而性教育较其他学习主题更为敏感,教学现场“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因此更应注意适龄与符合本土需求。
冯嘉玉指出,台湾家长关切孩子的性健康与性安全,因此“身体界线”、“自我保护”、“降低性风险”等主题的建议教学阶段均较联合国建议年龄为早。对于性吸引力、性愉悦感受、怀孕避孕等内容,由于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速度和国外不一样,像是谈恋爱、有亲密交流的年龄段较晚,建议延后教导。
教学应强调自尊自爱精神
2012年至2024年间,青少年淋病病例在10至19岁群体中成长6至7倍。精神科医师杨聪财认为,目前政府推动性别平等教育,强调“身体自主权”,但身体自主权包含权利与义务两部分,而青少年容易落入“只要我喜欢,没什么不可以”的想法,未来性教育教学应以“自尊自爱”为核心,强调健康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杨聪财表示,现今网路性资讯来源纷杂但取得容易,而家庭教育弱化、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导致青少年无法做出正确的性健康决策,呼吁政府应针对青少年性健康的学校教育层面做全盘的规划,包括厘清青少年性健康的教育重点方向、充实专业师资、现有师资的在职培训,并与时俱进设计健康教育教材。◇
责任编辑:郑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