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海泅渡回归路(20)宝书

夏海珍口述 宋闱闱整理
多年以后,我明白了,夏海珍这个名字是告诉我:下(夏)到苦(海)返本归真(珍)。(天宽绘图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557
【字号】    
   标签: tags: , ,

来,坐到我身边。听我对你讲一个故事,关于活着,关于生命和爱,关于灵魂的终极归宿。这是一个长长的上海故事,来到上海和离开上海的故事。

二十、宝书

我回到了上海。带上家乡的土特产和赔偿款里的一部分钱,专程来到王一鸣律师的办公室,感谢他为我无偿提供法律援助。

王律师接待了我,他不肯收我带给他的礼物。当我拿出钱时,他更是坚决拒绝。他说:“小夏,以后你的路还长,你留着这笔钱好好生活。”

我从律师事务所出来,回到曹安路出租屋。盛夏的上海街头,梧桐树荫覆盖,路面光斑点点,南风吹拂,我心头充满了感激,想要将王律师的善举分享给这个城市,让更多的上海人知道王一鸣律师的善举。于是,我伏案疾书,一气呵成,将我获得帮助的故事写下来,投稿给了《新民晚报》。没想到,报社很快派来记者采访我,除了王一鸣律师帮助我赢得医疗事故赔偿的故事,他们还发掘了我和阿宝不离不弃的爱情坚守,1997年的7月,大约在21日前后,《新民晚报》连续刊登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一曲仗义扶弱的赞歌:外来妹的眼睛和律师的良心》以及《赞法律援助》等报导,并配上了我的照片。报导刊出后,在上海市民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人们被故事所感动。阿宝的父母也看到了《新民晚报》上的报导,他们把我叫到家里来吃饭,重新接纳了我,开始商量我和阿宝的婚事。

我的眼睛还是持续感染,疼痛不已,眼睛因为缺少眼泪,眼角膜已经溃疡发白了,不断地感染,使我痛不欲生。而我的眼睛承受的痛苦,是现在医学界无法解决的难题,我必须一辈子生活在这种病痛的折磨中。最后,我萌生了把眼球摘掉的念头。医生说,眼球摘掉还是解决不了没有眼液的问题,而且我的左眼还能看到一点点光,没有医生敢做这个摘眼球的手术。可是我肉体上的痛苦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已经承受到了极限。多方寻医后,我找到了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的资深眼科专家陈国辉教授,要求他为我摘除左眼眼球。他检查了我的眼睛,说你来住院吧。我住了一个月院,他却反悔,不肯给我做手术,还要求我出院。 陈教授的理由是:你眼球是完好的,我不能给你摘除。

于是,我又去求医院的林院长,跪在院长办公室的地板上,给林院长磕头:“林院长,求你帮帮我吧,我实在走投无路了。我年纪还轻,我要工作,要生活。求你帮我把眼球摘了吧。”

林院长见状,连忙走过来扶我起身:“起来起来,有什么话起来坐下说。”

我说,如今我这样子,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容貌怪异,出门连工作也找不到, 把眼球摘掉后,可以装个义眼,这样眼皮被撑开,外表上看起来正常些,我还能走出门,正常工作。

为此,林院长又专门开会,讨论我的手术是否可行,会议决定,由身为病患的我自己提出申请,申请摘除眼球,并签字画押。这套程序后,医院为我做眼球摘除手术。因为这几年一次接一次的手术,我的眼睛里早已疤痕累累,麻药对我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手术开始,剪开我的眼睛角膜缘时,尖锐、锋利无比、利刃割裂肉身的痛感,瞬间清晰地传遍我身体里的每一根感知神经,疼得我流汗如注。但我咬着牙,求医生不要手软。摘除眼球的过程是一层一层揭去膜体,剪断连结眼球的四条直肌,手术过程持续两个多小时,我身上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可以拧出一把一把的水。我的左眼球被摘除,换上义眼。

住院期间,阿宝每天下班后就到医院来,悉心照料我。出院后,他父母安排我们住进了他家的另一套小公房,位于市中心的静安区。

1998年6月,我和阿宝正式领了结婚证,阿宝的父母还陪同我们回到了我的宿迁老家,双方父母一起宴请了亲朋好友,为我们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婚礼。就这样,历经了重重磨难,不离不弃的阿宝,终于成为了我的丈夫。

我们的婚后生活宁静,平淡里充满温暖。阿宝对我呵护备至,家里的大小事务他都亲力亲为,不让我操心。每天临出门前,他都会叮嘱我按时滴眼药水、吃药,而我则在家准备好晚饭,等他下班回来。我们一起吃饭、聊天。吃完饭后,总是牵着我的手,带我去附近的公园散步,顺便买点我爱吃的小零食。他很满足于这样简单的生活,每周末带我回公婆家吃饭,和他们聊聊家常,家庭关系越来越融洽。

1999年1月,我又再次住进了医院。因为长期的病痛折磨,我年轻的身体已经像一部老机器,破旧不堪。因为没有泪腺,眼睛每隔三分钟就要滴一遍眼药水。秋天刮起第一场秋风,我就得穿上厚棉衣。日常伴随着头痛、慢性胃炎、胆汁返流、盆腔炎、肠炎、四肢关节炎等等。阿宝父母想要抱孙子,阿宝也热切地期望能和我有个孩子,而我这样殃殃病病的身体——更增添了我沉重的思想负担,躺在病床上的我,一直愁眉不展。

病房里,邻床住着一个做提上睑肌修复术的男孩,他的奶奶一直守在身边。她面容慈祥,总是带着温和的微笑。每天,她都会安静地坐在床边,手里捧着一本书,读得十分专注。

我的眼睛疼得厉害,心里又烦躁不安,看到她如此安宁,心里生出几分羡慕。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轻声问:“奶奶,您看的是什么书啊?”

她抬起头,微笑着看着我,眼里透着淡然与慈祥:“是修佛的书。”

我心头一动,好奇地追问:“书叫什么名字?”

她温和地答道:“《转法轮》。是一本教人向善、修心的书。”

这个名字让我心头一震,仿佛一下子勾起了我内心深处某种久违的渴望。 我脱口而出:“能借我看看书吗?”

奶奶微微一笑:“等我看完这一章就借给你。”

到了晚上,她把书给了我。窗外是上海的夜色灯火。我在病房的灯下,怀着忐忑与期待,翻开了书页。

第一页映入眼帘的是作者的照片,慈祥的目光穿透纸页,静静地注视着我,让我心头一暖,竟有种父亲在身边的感觉。我翻到第一讲,觉得每一个字仿佛都在眼前跳动,直击我的心灵。

当我读到“佛性一出,震动十方世界。谁看见了,都要帮他,无条件的帮他”时,我的心猛然一颤,仿佛整个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在心里激动地呐喊:“十方世界的众神,我夏海珍今天起,要开始修炼了!”@(待续)

点阅 苦海泅渡回归路 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明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安门广场上,我看见一同前来的法轮功学员们已经聚集。我环顾四周,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有年逾花甲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母亲,也有稚气未脱的青少年,他们脸上布满风尘,手里仅拎着简单的包裹,共同的特点是眼神中透着平和与坚定。当我们目光对视,那一刻我们每个人的心紧紧相连,无需言语。
  • 我不敢把自己的决定告诉阿宝,依然正常工作上班。每晚我在单位宿舍里,独自哭泣,眼泪湿透枕头。
  • 在病房里,我手不释卷,一口气读完了一整本书,随着不断的阅读,我的身体竟然感受到了书中提到的种种超常现象,仿佛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慢慢清理我的身体。
  • 去医院前,我做了精心准备。我把一叠子名片带在身上,上海电视台的名片放在最上面,第二张是某著名杂志社的名片,上海第一大律师的名片放在第三张。
  • 又一次,我独自一人搭长途车回到了泗阳老家。和上一次离开上海时的心态不一样,这一次,我内心充满了力量——我要为自己讨个说法,要讨回公道!
  • 年初三的早晨,天空灰濛濛的,寒风呼啸着拍打窗户。我刚起床,在房间里梳头。就听见妈妈在敲我的房门:“三丫头,有人找你。”
  • 我看着跑得满头大汗的阿宝,一时什么话都说不出来。站台上的阿宝,虽气喘吁吁,却神色轻松。他笑着说:夏海珍,我要去找你的。也许你前脚刚到家,我后脚也到你家了。
  • 我问小肖:“面对活生生的人,你们怎么能忍心开枪?”小肖叹了一口气,半晌才回答:“我们是奉部队命令行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