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1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庄瑷筠台湾台北报导)近年全球通货膨胀严重,绿色和平20日指出,气候变迁可能是推高通膨的原因之一,根据分析,近3年来气候通膨已让每个家庭支出增加逾8,000元,呼吁政府尽快提出气候通膨对经济影响评估、扩大净零投资政策。环境部回应,气候变迁影响物价,针对可能通膨的问题,需要更多数据及长期观察。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专案主任方君维指出,台湾自2022年起,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续三年突破2%警戒线,家庭生活成本不断的攀升。根据主计总处资料,受气候通膨影响,“食物类与居住类”支出大幅增加,他呼吁政府加速推动能源转型,减轻气候变迁对家庭经济的影响。
方君维表示,近三年因气候异常,蔬果产量减少,价格上涨,使一般家庭的蔬果支出增加约7,500元;而使用经济部过去三年的冷气时数资料,分析冷气使用时间增加对家庭电费支出的影响,加上近三年电价变化,则估算出每户家庭近三年多支出994元电费,气候通膨每个家庭多支出逾8千元。
欧洲央行合作博士Maxmilian Kotz 指出,分析过去30年的数据,发现高温极端天气会导致食品价格上涨,进而影响整体通膨;如因极端热浪,日本稻米价格上涨50%、韩国泡菜的主要食材白菜价格上涨70%。
台湾家长教育联盟理事长黄聪智指出,2024年的新生儿数再创历史新低,少子化已是国安危机,若生儿育女的成本因为气候变迁的关系不断提升,恐将使生育率越来越低。
绿色和平建议,总统府气候变迁对策委员会应将气候通膨列为重要议程,并参考澳洲与日本的政策,扩大再生能源生产与净零投资,推动能源转型。环境部气候变迁署副署长黄伟鸣表示,需更多研究与数据才能佐证气候变迁与物价上涨的直接关联,但气候变迁对粮食与物价的影响毋庸置疑。
责任编辑:郑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