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主义克罗普西名画《哈德逊河畔的秋天》

秋天是最能代表美国的季节,尤其美国东北部,那里因其特别壮丽的红叶而闻名于世。树叶的色调堪比画家颜料盒里的典型色彩,像是古铜、深红、金黄、紫红、赤褐、棕褐和鲜红色。所以在19世纪美国艺术运动中,秋天自然就成了专攻风景画的哈德逊河派最喜欢的题材了。
贾斯柏‧法兰西斯‧克罗普西(Jasper Francis Cropsey,1823—1900年)被誉为“美国的秋景画家”(America’s painter of autumn),他毕生都在钻研秋天的自然风景。尽管克罗普西不像同行托马斯‧科尔(Thomas Cole)和弗雷德里克‧埃德温‧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有名,但他那气势宏伟的风景画,在其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在美国和英国都深受欢迎。克罗普西最呕心沥血的一幅画作是充满诗意的《哈德逊河畔的秋天》(Autumn – On the Hudson River),现收藏于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哈德逊河派画家

克罗普西出生在纽约市史泰登岛一个占地100英亩的大农场里,他有荷兰及法国胡格诺派(Huguenot)的血统,童年时期体弱多病,自学了绘画并展现出了优异天赋,14岁时去当建筑师的学徒,不久他就开始负责几乎所有案子的定稿图。雇主提供他一些艺术材料,并鼓励他利用时间磨练画技。此外,他还去学习水彩画,师承两位美国职业风俗画家。
1842年,19岁的克罗普西辞去工作,并于次年在国家设计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展出了一幅备受赞誉的风景画。他一边接建筑设计案维生,一边到处写生,研究大自然与油画技法。有一次他去新泽西州格林伍德湖(Greenwood Lake)写生,邂逅了后来的妻子。
他俩于1847年5月结婚后,前往欧洲逗留了很长一段时间,待过英国、法国和瑞士,也在罗马与其他外籍艺术家交往了一年。旅居罗马期间,克罗普西在科尔待过的画室工作,科尔的作品对早年的克罗普西影响甚钜。
1849年,克罗普西举家返回美国,生活了几年,在纽约市一间画室创作。他走遍纽约州、新罕布什尔州和佛蒙特州寻找灵感,山水风景是他的创作源泉。克罗普西深受大自然影响,作品用色大胆,表现大自然对人类心灵的影响力,这也是哈德逊河派的一个重要理念。
1856至1863年,克罗普西与家人居住在伦敦,研习威廉‧透纳(J.M.W. Turner)等人的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透纳捕捉光线与大气瞬间变换的技巧深深影响了克罗普西。在此期间,克罗普西成就非凡,他专营“跨大西洋”(transatlantic)风景画,为英国客户绘制美国风景画,也为美国客户绘制英国风景画。
秋天之美
克罗普西1860年创作的《哈德逊河畔的秋天》(Autumn – On the Hudson River)可说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代表作,这幅全景画至少花了他一年的时间,是他在伦敦的画室凭记忆所创。这幅画辽阔的取景画风可能是受到丘奇画作、尤其是《尼亚加拉》(Niagara)的启发,该幅画稍早几年曾在伦敦展出,大受欢迎。

克罗普西这幅风景画的背景时间是某个温暖的金秋十月天的下午3点左右,视线是从哈德逊河西岸的风暴王山(Storm King Mountain)山腰望向东南方。风暴王山是哈德逊河派画家热爱的灵感宝地,科尔1820年代的作品《哈德逊河风暴王山》(Storm King of the Hudson)即为一例。这座山过去叫黄油山(Butter Hill),但1820年,由于美国作家纳撒尼尔‧帕克‧威利斯(Nathaniel Parker Willis)的一首诗,它被赋予了一个更鲜活的名字。他写道:“当早晨白色的云须垂降在他胸前时……入夜前必有暴雨……如此看来,称他为‘风暴王’不就恰如其分吗?”

秋天的画作通常象征岁月或人生的衰退、腐坏或死亡。然而,克罗普西的秋天作品却有不同的诠释,他描绘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当时一位评论家说,他的作品“表现的不是冷峻的岁月流逝,而是欢乐圆满的庆典”。他的风景画带有一种以拥有壮丽山河自豪的民族性情。

这幅画乍看可能会觉得景色辽阔得无从着眼,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些引人共鸣的日常生活细节,这是克罗普西画作的特色。前景的树木画得很细腻,可以看出树木种类,有桦树、栗树、铁杉、枫树、橡树和松树,林中的鸟儿若隐若现。
画面两侧的森林勾勒出中央草地的轮廓,左侧那条小溪岸边有三名正在野餐的猎人和其猎狗,溪流蜿蜒贯穿整个场景,看得到草原上吃草的羊、桥上玩耍的小孩、涉水的牛群和一栋小木屋。河岸边缘可以见到被树林包围的村落屋顶,帆船和汽船横越哈德逊河,远处是朦胧的云朵与风暴王山。
《哈德逊河畔的秋天》在英国展览引起轰动;克罗普西甚至被介绍给维多利亚女王。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图解上说,“英国秋天的景色通常远不如美国秋天多彩,所以作者在画作旁边摆了一些北美树叶标本,向有疑虑的观众证明,他画的植物色彩是精确的”。
英国的秋天景色偏绿棕色调,因此观众看到色彩灿烂的美国秋天树叶时,都会觉得非常奇异。这幅画收藏在英国人手中近一个世纪,收藏者包括阿伦伯爵(Earl of Arran),直到1963 年10月15日才由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收购。

1863年,克罗普西返回纽约,在该地度过余生。1866年他创作了另一幅与《哈德逊河畔的秋天》相同构图的作品:《印第安的夏日》(Indian Summer),现收藏于底特律美术馆,这是他唯一一幅规模接近前作的画作。在职业生涯的后期,克罗普西先是住在纽约州奥兰治县(Orange County)一栋自建的宅第,20年后因经济困难卖掉了房子。当时,克罗普西细腻写实的自然主义风格已不受大众青睐,新流行画风崇尚法国巴比松派(Barbizon School),偏好小规模的美国风景画。
后来,克罗普西搬到了纽约州西彻斯特县(Westchester County)的哈德逊河畔黑斯廷斯村(village of Hastings-on-Hudson),他买了一栋房子,也弄了一间画室。如今,这栋房屋被取名为“Ever Rest”,旁边还新盖了一栋美术馆,成为一座克罗普西纪念馆,由克罗普西后代创立的纽因顿-克罗普西基金会(Newington-Cropsey Foundation)持有和管理。
克罗普西去世后名气开始变大,其作品受大众和学者赞赏,他经典的美国风景画作都收藏在各大博物馆中,例如美东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美西的洛杉矶县美术馆(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西班牙马德里的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Thyssen-Bornemisza National Museum)。《哈德逊河畔的秋天》是一幅成就非凡的画作,它赞颂美国自然风景特色,既是写实主义,且又诗意盎然。
原文:Cropsey’s Ode to Autumn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介:蜜雪儿‧普拉斯特里克(Michelle Plastrik)是纽约一名艺术顾问,她撰写了一系列文章,包括艺术史、艺术市场、博物馆、艺术博览会、特别展览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沈少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