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重现铁道记忆 火车迷徐志纲勾勒时代情怀

展览中展示的模型均以 HO 比例(约1/80)制作。(徐志纲提供)
人气: 2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5年01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台湾云林报导)台湾的铁道文化,是许多人成长记忆的一部分。那些熟悉的火车声、车站边的候车情景,曾是时代的缩影。随着时间流逝,这些铁道景象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火车迷徐志纲,透过精致的模型,把这些记忆重新带回人们眼前。

火车迷徐志纲,透过精致的模型,把这些记忆重新带回人们眼前。(唐昭龙提供)

徐志纲说:“铁道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联系人与人感情的重要元素。它可以被取代,但用时间累积的情感,才是铁道文化的最大价值。”

首次亮相的经典场景,勾勒出北港地区的历史风貌。(徐志纲提供)
北港文化中心,正在举办“台湾经典铁道风情展”。(徐志纲提供)

展览资讯与内容

**展期:**1/18(六)~2/5(三)**地点:**云林北港文化中心

本次展览主题为“台湾经典铁道风情展”,重现了许多已消失或变迁的铁道场景,包括:

北港王应东桥与北港糖铁火车站:首次亮相的经典场景,勾勒出北港地区的历史风貌。

台湾各地铁道景点模型:涵盖台北机厂、扇形车库、台中车站、新竹车站、台东樱木花道平交道、龙腾断桥、新北投车站等。

细节之精致令人惊叹,观众仿佛能穿越时空。(徐志纲提供)

展览中展示的模型均以 HO 比例(约1/80)制作,细节之精致令人惊叹,观众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每一段铁道的独特风采。

凭借对儿时铁道深刻的记忆与对怀旧情感的执著,徐志纲以卓越的模型创作技术与独特的艺术视角,将铁道印象立体化呈现。本次北港展览以北港王应东桥与北港糖铁火车站为核心场景,巧妙重现了北港艺阁与艺阵热闹非凡的情景,让观众彷如置身其境,感受昔日的繁华风貌。

徐志纲将北港车站立体呈现。(徐志纲提供)

展览还涵盖全台多处经典铁道景点模型,包括台北机厂、扇形车库、台中、新竹等著名车站,以及台东樱木花道平交道、龙腾断桥、新北投车站等地标。透过这些精致的微缩作品,让铁道爱好者能够“轻松环岛一日游”,欣赏每个地点独特的风情。

彰化扇形车库,徐志纲重现台湾人的铁道记忆。(唐昭龙提供)

每一件模型作品,都蕴含着徐志纲对铁道与历史的深切致敬。在这片缩小的世界里,我们得以再次走近铁道的辉煌时代,共同重温那些令人动容的历史瞬间。

每一件模型作品,都蕴含着徐志纲对铁道与历史的深切致敬。(徐志纲提供)

少年与铁道的故事

徐志纲自小对火车充满兴趣。“小时候喜欢看着火车经过,听着嗡嗡声,心里有种难以言喻的悸动。”这份悸动,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为他创作的动力。

“小时候喜欢看着火车经过,听着嗡嗡声,心里有种难以言喻的悸动。”徐志纲说。(徐志纲提供)

他回忆道:“长大后,每次看到老照片或资料时,总觉得那些景象太美了,想着怎么把它们保存下来。于是开始动手制作模型,希望能让更多人记得那些不应被遗忘的画面。”

徐志纲:“动手制作模型,希望能让更多人记得那些不应被遗忘的画面。”(徐志纲提供)

北港糖铁与“应东湖”的故事

展览中最具地方色彩的作品,莫过于北港糖铁模型。这段铁路曾是台糖的重要运输路线,特别在黄金时期,为北港赚进不少进香客的收入。然而,由于五分仔车马力不足、距离有限,无法满足更多运输需求。

展览中最具地方色彩的作品,莫过于北港糖铁模型。(徐志纲提供)

当时,北港镇长王应东为了解决交通问题,决定将铁道挖深,方便车辆通行。但挖深后的路段在雨季时常积水成湖,后来因安装的抽水机被堵塞而未能有效运作,这片积水区被镇民戏称为“应东湖”。

当时,北港镇长王应东为了解决交通问题,决定将铁道挖深,方便车辆通行。(徐志纲提供)

徐志纲说:“消失的王应东铁桥与北港车站,对老北港人来说,是难以抹灭的记忆。当我看到他们眼中闪耀的光芒,听他们滔滔不绝地讲述过去的故事,这些才是真正代表台湾的文化。”

在徐志纲的缩小世界里,我们得以再次走近铁道的辉煌时代。(徐志纲提供)

模型的创作过程

徐志纲的模型创作,从选材到完成,无一不精雕细琢。他提到:“制作模型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感情。每一片瓦片、每一根电线杆,都是记忆的拼图。”

徐志纲:“每一片瓦片、每一根电线杆,都是记忆的拼图。”(徐志纲提供)

他花费数月时间,从照片、老地图到地方耆老的口述中汲取灵感,逐一复原铁道旁的建筑与场景。“就像龙腾断桥,那些断裂的砖石,我要确保每一块的比例与颜色都符合实际。”

从照片、老地图到地方耆老的口述中汲取灵感,徐志纲逐一复原铁道旁的建筑与场景。(徐志纲提供)

长者的共鸣

展览期间,许多长者在模型前驻足良久。一位老先生说:“看到这些模型,像看到我的青春,那些等火车的日子,所有记忆都回来了。”有些人甚至泪光闪烁,诉说着自己曾经的经历。

游客说:“看到这些模型,像看到我的青春,那些等火车的日子,所有记忆都回来了。”(徐志纲提供)

年轻人的兴趣

展览也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徐志纲认为,这些模型可以成为与新一代沟通的桥梁。“透过互动区或工作坊,他们可以更深入了解铁道文化的价值。”

徐志纲认为,这些模型可以成为与新一代沟通的桥梁。(徐志纲提供)

铁道文化的未来

徐志纲希望,透过这次展览,能引发更多人对铁道文化的兴趣与关注。“铁道是不会说话的,但它记录了人类的故事。我希望未来能举办更多展览,甚至成立铁道文化保存计划,把这份珍贵的记忆留给后代。”

“铁道是不会说话的,但它记录了人类的故事。”徐志纲说。(徐志纲提供)
徐志纲说:“铁道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联系人与人感情的重要元素。”(徐志纲提供)

他也在筹划模型制作的教学课程,吸引更多人投入这份工作。“保存文化,不是靠一个人,而是靠一群人的努力。”

徐志纲说:“保存文化,不是靠一个人,而是靠一群人的努力。”(徐志纲提供)

火车曾载运无数人的悲欢离合,铁道承载了无数岁月与记忆。透过徐志纲的双手,这些景象再度重现,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文化遗产。正如他所说:“用回忆构图,用感情制作,用记忆上色,因为时间是最好的画布。”

让我们一起走入这场铁道时光的旅程,重拾属于台湾的感动与美好。

徐志纲期许能重拾属于台湾的感动与美好。(徐志纲提供)

责任编辑:玉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