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1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黄玉燕台湾台中报导)入夜后,厦门岛海景第一排高楼闪耀着五彩的霓虹灯,从相隔仅6公里的小金门望去,一时之间,仿佛掉入梦幻般的香江。这日初冬,金门导游小陈兴冲冲向台湾旅游团推荐,“很多小金门的老人家早上坐船半小时到厦门岛,逛街、按摩,或带点干货回来赚外快,下午再4点搭船返金门。”
高唱着“金厦一日游”的金门导游话音刚落,方从小三通返台的小林却告诉《大纪元》,说他不久前才结束福建一所知名大学2年的教职生涯,“再不走恐有不测!”,原因之一是大学教师不仅要接受政治教育,还要考试集点拿证书,这让习惯了台湾言论自由的他很难受。他自我调侃回台那一天,连他的太太都笑他,“像被劳教过的”。
一进一退,前进中国的金门导游与仓皇出逃的福建台师,各自用行动诠释中共所谓的“两岸融合示范区”。

金马取代香港 中共欲打造“两岸融合示范区”
“反送中”后,香港失去“一国两制”的示范地位,中共转向将金门、马祖,结合福建进一步喊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目标在推动中国统一。福建厦门岛近年也因此在中共统战策略下快速成长,吸引不少金门人前往娱乐、投资;生活更紧密了,传言金门人总觉得离中国很近、离台湾很远,对所谓两岸统一有更高的意愿。但根据金门大学2022年一项对身份认同的民调显示,认为自己是“台湾人”的金门居民占比最大,其中以年轻人更看中“民主、自由、多元”的生活方式。
面对中共的挑战,近期由台湾智库等单位举办的“海上边境第一排—离岛人的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小岛大战略—离岛在是否就两岸关系中的角色”两场座谈,邀请金马青年与学者,从历史脉络、地理、文化等面向,探讨如何同理离岛居民的生活,希望能进一步形塑对国家的认同,推进“台澎金马命运共同体”的最高认识。

金马青年:只拼经济是刻板印象
主持人台湾教授协会会长陈俐甫说,台湾人现在能体会1949年后的中国外省移民及其二、三代,但还需了解金马离岛居民在戒严时代,他们是全民皆兵,也没历经台湾民主过程,因此成就今日金门马祖的一些过程,都需要去进一步去理解。
金门青年、中经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员助理陈玟亘提到,本岛人往往认为金门马祖人“只想拼经济、不顾民主”,这是对离岛人的刻板印象,是不对的。从历史说起,金门、马祖人在动员戡乱时期受到严格限制,除了使用专用货币,也不能收听广播、不能随意迁徙,更无法跟上当时本岛蓬勃的经济、交通和医疗发展,知道这样的历史,就更能同理离岛人的挫折、失落,以及迫切想要追上发展脚步的心情。她希望不要放大经济议题看金门,因为这才是金门与台湾本岛最大的距离。
自小从澎湖至台湾本岛读书,《断裂的海:金门、马祖,从国共前线到台湾偶然的共同体》作者何欣洁说,与台湾本岛不同,金门、马祖没有经历过日治时期,不同的历史经历养成了不同的价值判断与思想情感,形塑出不同的政治选择。在台湾的选举制度中,金门人被认为只支持特定政党,是否较亲中?没有忠诚度?这是否不应用简单的方式一概而论。
何欣洁提到,有些金门人说自己不是台湾人、是福建金门人,但其实他可能要表达的是“我是中华民国福建省金门县人”,也有金门青年试图找寻答案,最终认为自己是金门人、福建人,也是台湾人。身为澎湖人,她希望能成为桥梁,促进彼此的理解。

《海上边境:台湾离岛的人们》制片人何姗蓉指出,“国家认同”议题很重要也很敏感,需要透过讨论才能共同向前迈进。她说,由于历史、文化脉络的影响,台湾居民若仅站在本岛中心主义,将无法理解离岛居民的思考。她说,金门与厦门生活圈非常紧密,正如马祖之于福州,但这不代表认同对岸的政治立场与中共统治,不能因此定义其政治立场。若不知道当地状况,就不能理解为什么离岛觉得离中国很近、离台湾很远,若能从对方立场去思考,才能得到更多问题的答案。
座谈会也邀请到住在马祖东引的关达蔚,目前为咸味岛合作社总监,他说,东引处在两岸冲突的最前线,过去被强制作为对抗中国的战地,现今又常被说要划分给中国,让许多马祖人对于台湾本位有不公平与不舒服感,时间久了,就希望能跳脱政治与地缘,将马祖塑造成与世隔绝,以岛的状态过自己的生活。
透视“融合” 台澎金马已是命运共同体
“今日的金马是历史的偶然成就必然!”海基会秘书长罗文嘉表示,从历史文化脉络看来,韩战后,小渔村突然成为对抗共军的第一线, 被打造为军事堡垒,历经艰辛的战地政务岁月,时至今日,台澎金马已成为“民主和文化的命运共同体”。
罗文嘉强调,文化与政治认同是两个概念,要分清楚,就如同英美两国的关系。台湾文化多元包容,是自由民主体制,反观中国政权充满狼性,以自由度而言,台湾拿94分,中国只有9分,这样的两岸如何融合?
面对中共“入岛、入户、入心”的认知作战,金马是他们的重要战场。因此台湾更要建立正确的认识,如何认识中国统战?假讯息加上在地协力者是重点,中共统战话术要靠代理人,因为讲久了就会有影响,这是当前反统战的重要关键。至于如何分辨?罗文嘉说,“那些永远说中国好棒、台湾好烂、民主好烂的人”,还有可观察一些单位团体一直卖力在做两岸活动,若尚未违法,就是揭露他们的活动内容,这也反映出“统战是门好生意”。
罗文嘉强调,反送中事件后,香港已不再是一国两制的示范区,中国因此转向将金门、马祖当作样板,进一步喊出“融合示范区”,以厦门的经济发展、地理接近,及文化认同等条件,作为中国统战的优势。他说,但根据金门大学一项调查显示,金门、马祖人认同自身“台湾人”占比最高,不愿意接受对岸统治,尤其年轻的未来世代,更加拥抱自由、多元、民主的生活方式,这更能说明“台澎金马一体”的事实。


看好中国市场? 金门导游:没人要统一
根据金门大学调查,在“两岸统一”议题上,年纪越轻越没市场,反观年龄越长,赞成统一较多。这项调查,也获得在地导游的证实。
有金门导游资历十多年的小陈对《大纪元》表示,想要中国的市场,又不要他的政治制度,确实很矛盾,但这也没办法,夹在两岸中间,一定要做一个特殊的决定,所以这边的人就是要“维持现状”;他说,为何前总统马英九在这里的支持度高,就是认同他的维持现状,但是若要投票,“没人要统一”!
被逼政治教育 福建台师:再不走恐不测
相较于不少金门居民乐于被划入“金厦一日生活圈”,亲身体验过政治极权凌驾教育的台湾教师给出告诫。
台湾因少子化困境,多所大专院校陆续关门,不少高学历教师一夕失业,在中共统战策略下,几年间,想赴大陆赚取高薪的台湾教师不在少数,小林也在其中,2022年间只身前往中国福建一所大学任教,但在中共制下的大学,教师被监控的程度,却超乎他的想像。
小林说,校方一开始就说要对老师要加强政治教育,我因为不想政治活动,他们就利用开会时偷渡,更狠的是老师都有终身学习的时数,要求老师看影片,看完影片还要考试,且考完试有认证,认证需要集点,若集点点数不够,终身学习时数就没了,至于课程的内容都是学习“习近平的讲话”,不仅社会科学要套上习近平二十大的讲话,连自然科学也要学习。
“在那里说到比较敏感的也是危机四伏,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深怕自己在课堂上会讲错话被学生记录下来。”他说,学生都会记录,不仅针对台师,后来更渐渐发现,他们监控非常绵密,背后复杂程度超乎想像,各自为政又互相监控。
小林说,上课时,教室前后都有监控,学院院长八点半上班就开始把所有教室监控都打开,学生若看手机睡觉吃早餐,就会在群组骂老师不管,每个老师的压力都很大。
小林愤愤提到,“课程的安排也会被硬要加课到两倍多,一年上两年的课,非常不合理”,加上在那里赚了钱,也很难转出来,让他备感艰辛。
他提到,学校有两个学生翻墙被抓,因为翻墙都有监控,点了“六四”就被叫去约谈,非常恐怖!几经考量自己是念社会科学的,恐怕更容易出问题,2024年年中,“在打完学期成绩后,就赶紧打包回台湾了!”。
小林自我调侃说,回台那一天,连他的太太都笑他,“像被劳教过的”。
责任编辑:陈玟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