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医道心传】

孤独增加癌病、失智风险 这样做消除孤独感

文/吴国斌(中医师)、林一山

有研究指,孤独感会增加患上多种疾病的风险。(Tinnakorn jorruang/Shutterstock)
人气: 58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

研究指,孤独感会带来心理压力,令免疫力下降,使人更易患上多种疾病。然而在当下社会,孤独者大有人在。

美国哈佛大学在2020年10月对950名美国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6%受访者有严重的孤独感,尤其是1825岁年轻人(61%)、照顾小孩的母亲(51%)孤独感最严重。该研究更揭示了孤独会衍生过早死亡、抑郁、焦虑、心脏病、滥用药物等问题。

在汉语当中,“孤”是指没有父亲的小孩,而“独”是没有小孩的老人,而“孤独”引申为单独一个人的状态。

现在人说的“孤独”更多是形容一种心理状态。我们谈到孤独,其实不在于有多少人在你身边,而是你感觉到有多少人支持你。人们不能再跟朋友或家人心意相通、没办法交流的时候,就会感到孤独。

孤独四大危害

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发现,孤独可以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使血压上升、压力增大,增加人体压力激素皮质醇的分泌。

孤独引发身体四大反应。(医道心传提供)

孤独感会促使大脑进入一个自保状态,封闭自我,什么事都不愿意参与;皮质醇激素整天都处于高度状态,不但影响白天的情绪,连晚上都睡不好觉,神经与行为也会受到影响。

孤独导致的疾病

●心血管疾病

研究发现,孤独会导致血压上升和血管收缩,容易造成中风、心脏病。

●脑部疾病

孤独长期刺激脑部,慢性累积形成一种损伤,可能造成失智症忧郁帕金森症

●新陈代谢疾病

孤独会造成血管收缩,继而导致循环不良,衍生糖尿病肥胖慢性发炎。另外,孤独会对情绪造成很大影响,睡不好的话,也衍生出各种慢性病。

孤独有九大健康危害。(医道心传提供)

●癌症

有芬兰学者对约2,500名中年男子进行研究,平均追踪了20年,发现孤独感会增加多种癌症的发病率,但与摄护腺癌或大肠癌无关。此外,单身的癌症患者存活率较低。

●短命

研究发现,60岁长者若感到“孤独”,预期寿命减少5.4年,预期健康寿命更减少5.9年。

哪些行为会加强孤独感?

在孤独的时候,人们经常以使用电子产品、追剧、玩社交媒体或购物等方式来消遣,但研究发现这些行为都可能让孤独感不减反增。

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团队对大约2千名1932岁的年轻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每天用社交媒体超过2个小时的人,社会隔离感增加一倍。

电子产品使用越多,现实中与他人的互动就越少,让我们远离家人和朋友。而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别人都过得比自己好,内心更容易感到焦虑。这时身体会分泌皮质醇等压力贺尔蒙,压力一大就想吃垃圾食物,吃下去后身体的发炎反应更严重。

一些人在孤独焦虑时会通过购物来排遣,效果可能适得其反。美国芝加哥大学学者分析了2,500名消费者的行为后发现,寂寞的确会带来物质需求,然而一些将物品视为“幸福良药”的人,会在采买完后觉得更寂寞,形成恶性循环。

在这个时候,如果继续把自己孤立起来,没有从事有效的社交活动,这种状态便会持续下去,越来越严重。

孤独的反面就是社交联系。社交连结有3个重要元素,包括结构、功能及品质。

结构:包括连结的数量以及多样性,比如朋友圈的数量和大小,和同事、家人、邻居互动的频率等。

功能:当自己或其他人需要协助时,这些连结发挥效用的程度。例如,在失恋的时候,你的朋友能不能听你哭诉。

品质:这些连结和互动到底能为你带来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影响。例如,你在失恋时找朋友哭诉,你朋友是否能理解你、站在你那边。

社交联系有三个重要组成。(医道心传提供)

如何消除孤独感?

●承认孤独

人们倾向于否认、隐瞒自己的孤独,但这可能会令情况变得更糟。

●联络朋友

可以主动和老朋友联络,彼此互相鼓励。

●帮助别人

在助人的过程中,人们会看到他人的困难,找到自己的价值,而善心的回馈会让自己的身体呈现比较舒服的状态。研究发现,帮助别人的频率越高,发炎因子就越低。无论是安慰亲朋好友、做家务,还是做义工,都有助于预防慢性发炎。

●报名兴趣活动

发现自己有孤独感的时候,报名参加一个自己有兴趣的活动。

●数位大扫除

可以删除掉花太多时间的应用程式,之后重新审视是否要安装回去。

●与家人好友聚会

主动安排家人与好友的聚会,并且不要在聚会上玩手机,提高聚会的品质。

●使用手机来做深度连结

利用手机做一些深度的连结,例如定期与亲友通话或视讯。

●中医治疗改善情绪

受到孤独感影响而情绪不佳的人,也可以通过服用中药来改善身心健康。我在临床上经常使用的中药是加味逍遥散和越鞠丸。研究发现,逍遥散可以改善肠道菌群,减轻发炎,并有治疗焦虑、抑郁的功效。针对每个人不同的体质及病症,请向专业医师咨询具体治疗方案。@◇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观赏视频:

责任编辑:张晓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