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重拾柴火灶 蔡伟凡老师的年糕藏洋葱

云林文生中学蔡伟凡老师的全家福。(蔡伟凡提供)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25年01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台湾云林报导)云林文生中学蔡伟凡老师,同时也是音乐人,从小就在三合院长大。对他而言,柴火灶不仅是烹饪的工具,更是童年的象征。他说:“我小时候我们老家就有灶,那时候家里没有瓦斯炉,煮饭全靠柴火。我阿嬷会在灶前生火煮饭,而我就在灶门前蹲着顾火。”那是1970年代的农村景象,一家人围着柴火灶,透着温暖的火光,展现浓浓的人情味。

三合院的童年记忆

1970年代的农村景象,一家人围着柴火灶,透着温暖的火光,展现浓浓的人情味。(蔡伟凡提供)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柴火灶逐渐被瓦斯炉取代。蔡老师回忆说:“大概我五、六岁后,家里才有了瓦斯炉,原来的柴火灶也被拆掉了。”一家人从共用灶口的大家庭,变成分开使用厨房的小家庭。这些变化让他对柴火灶的记忆愈发珍贵。

蔡老师回忆说:“大概我五、六岁后,家里才有了瓦斯炉,原来的柴火灶也被拆掉了。”(蔡伟凡提供)

父亲的遗愿与重建灶口

2023年底,蔡伟凡老师的父亲过世。在整理庭院时,他想起父亲曾提到要砍掉几棵树。“父亲过世后,我便着手处理这些树木,把砍下来的树干锯成柴火,原本是为露营用的柴炉准备的,后来灵机一动,决定重新建造一口柴火灶。”

蔡伟凡:“父亲过世后,我便着手处理这些树木,把砍下来的树干锯成柴火。”(蔡伟凡提供)

他四处打听,终于在水林乡找到一位年近九十的老匠人。“老阿公帮我量尺寸,做了一口结实的柴火灶,运到家里安装完成。”这口柴火灶,不仅是童年回忆的延续,更是一份对父亲的追思。

蔡伟凡:“年近九十的老匠人,老阿公帮我量尺寸,做了一口结实的柴火灶,运到家里安装完成。”(蔡伟凡提供)

炊年糕的温暖时光

这二年,蔡伟凡老师的家中每到寒假便忙着炊年糕。他说:“柴火灶除了回味童年,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为了省瓦斯费。炊年糕要花三、四个小时,用瓦斯煮实在太浪费。但用柴火烧,不仅经济实惠,还能让年糕带有独特的炭火香味。”

这二年,蔡伟凡老师的家中每到寒假便忙着炊年糕。(蔡伟凡提供)

每当年糕在蒸笼里冒着香气,蔡老师就仿佛回到童年。他笑着说:“我烧柴时,孩子们会在庭院玩耍,全家人也会围在一起聊天。柴火的燃烧过程很长,让一家人有机会真正坐下来,聊聊生活点滴。”

每当年糕在蒸笼里冒着香气,蔡老师就仿佛回到童年。(蔡伟凡提供)

中国人的年糕情怀

对中国人而言,年糕是过年的象征,寓意着步步高升。在蔡老师家中,年糕分为三种:菜头糕、年糕和富贵年糕。其中,富贵年糕最为特别,内含大量坚果碎与桂圆干,味道浓郁,是年节送礼的佳品。

在蔡老师家中,年糕分为三种:菜头糕、年糕和富贵年糕。(蔡伟凡提供)

蔡老师提到:“富贵年糕因为加入高成本的坚果,所以价格偏高。听说鸿海创办人郭台铭就特别爱吃这种富贵年糕。我们自己做来吃,不仅省钱,还更有成就感。”柴火烧出的年糕,口感浓厚,带着微微的炭火香,让人一试难忘。

柴火烧出的年糕,口感浓厚,带着微微的炭火香,让人一试难忘。(蔡伟凡提供)

疗愈的柴火时光

炊年糕的过程对蔡伟凡老师来说,既是实际操作,也是一种疗愈。他说:“去年父亲过世后,我边烧柴边想他,柴火的燃烧声与童年的记忆交织在一起,让我感到温暖。”

去年父亲过世后,蔡伟凡边烧柴边想他,柴火的燃烧声与童年的记忆交织在一起,让我感到温暖。(蔡伟凡提供)

三、四个小时的炊煮过程中,蔡老师会坐在柴火灶旁,手边添柴,静静地思考。“柴火让人专注,它的缓慢燃烧让人有时间停下脚步,沉淀思绪。孩子们陪着我烧柴,这种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感觉,现代生活中实在难得。”

“柴火让人专注,它的缓慢燃烧让人有时间停下脚步,沉淀思绪。”蔡伟凡表示。(蔡伟凡提供)

从柴火中找回家的温度

蔡伟凡老师说:“烧柴火的过程让一家人的相处变得更深刻。柴火灶让我们全家从手机与忙碌中抽离,彼此聊天,分享故事,连小孩都觉得这是一种特别的乐趣。”

蔡伟凡老师说:“烧柴火的过程让一家人的相处变得更深刻。”(蔡伟凡提供)

这口柴火灶,不仅是食物的来源,也是家庭连结的枢纽。从建灶到炊年糕,蔡老师用行动诉说着对家庭的热爱与对父亲的思念。这份温暖的记忆,将在年糕香气中,代代相传。

从建灶到炊年糕,蔡老师用行动诉说着对家庭的热爱与对父亲的思念。(蔡伟凡提供)

蔡伟凡老师计划未来用柴火灶做更多传统料理,将这份文化传承给孩子们。“年糕的制作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份历史与情感的凝结。我希望藉由柴火灶,让孩子们了解柴火的温度与家的重要性。”

蔡伟凡老师计划未来用柴火灶做更多传统料理,将这份文化传承给孩子们。(蔡伟凡提供)

柴火灶,烧的是柴,燃起的是一家人的情感与回忆。

责任编辑:玉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