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抑制肠道慢性发炎 清大携手国卫院研发新药

清大生医学院助理教授邱于芯(右2)与国卫院生技药研所所长谢兴邦(左2),带领清大化学系博士生薛雯匀(左1)、生技所硕士生吴苡伶(右1)成功研发出治疗慢性肠道发炎新药。(清大提供)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5年01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林倩玉台湾新竹报导)清华大学生医学院助理教授邱于芯与国卫院生技药研所所长谢兴邦组成生物、化学跨领域研究团队,找到关闭肠道细胞表面离子通道的机制,成功研发出抑制发炎分子释放的药物,为患者带来治疗新希望。这项创新研究成果最近登上知名国际期刊《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

现代人因情绪紧张、饮食不正常等因素,导致慢性肠道发炎病患人数逐年攀升。根据健保署统计,2022年溃疡性结肠炎盛行率增加到10万分之19.6;克隆氏症盛行率则约10万分之8.3。患者长期受到腹痛、腹泻、血便等症状困扰,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肠道穿孔。

邱于芯指出,发炎性肠道疾病是一种免疫失调,成因迄今不明,也无法根治,目前临床上多半靠消炎药、类固醇控制,且容易复发。近来虽有新型抑制免疫的生物制剂问世,但治疗费用昂贵,许多患者无法长期负担,并将增加健保支出。

清大与国卫院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则另辟蹊径,研发出新型的小分子药物,它可以阻止肠道表面黏膜细胞的离子通道打开,令发炎分子跑不出来,成功抑制发炎反应。

清大与国卫院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则另辟蹊径,研发出新型的小分子药物,可以阻止肠道表面黏膜细胞的离子通道打开,令发炎分子跑不出来,成功抑制发炎反应。
清大与国卫院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则另辟蹊径,研发出新型的小分子药物,可以阻止肠道表面黏膜细胞的离子通道打开,令发炎分子跑不出来,成功抑制发炎反应。(清大提供)

邱于芯说明,细胞内有一种称为ATP的重要能量分子,当肠道细胞受损凋亡时,就会通过大孔径的PANX1离子通道跑出来,释放出危险的讯号,吸引免疫细胞过来清理受损的细胞。

这原本是身体清除受损细胞的修复机制。但在发炎性肠道疾病中,这个离子通道持续开启,不断释放ATP,却导致越来越多的免疫细胞被召集到肠道,引发炎症,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更严重的肠道伤害。

邱于芯说,如果能关闭PANX1离子通道、不让引发反复发炎的分子跑出来,就能关上“潘朵拉的盒子”,为治疗慢性肠道发炎提供解方。10年前她曾与澳洲研究团队合作研发出一款能关闭离子通道的药物,但当时发现的药物有肝毒性的副作用。此次与国卫院合作,成功改良了旧药的分子结构,效果更好,也解决了肝毒性的问题。

谢兴邦表示,研究团队透过化学修饰,在药物分子结构中增加一个碳原子的距离,加大空间以供立体旋转,改变了会造成肝毒性的平面结构,且药效更好。

邱于芯进一步指出,研发出关闭PANX1离子通道的新药,就像掌握了一把控制细胞发炎的新钥匙,未来还将继续研发治疗其他发炎性疾病的新药,如脑中风、癫痫、慢性疼痛、气喘、过敏,甚至心脏衰竭等,可望为组织损伤、免疫相关疾病带来新的治疗契机。◇

清大携手国卫院找到关闭肠道细胞表面离子通道的机制,成功研发出抑制发炎分子释放的新药。
清大携手国卫院找到关闭肠道细胞表面离子通道的机制,成功研发出抑制发炎分子释放的新药。(清大提供)

责任编辑:唐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