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1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台湾台中报导)从青年时期,就开始对大自然充满热爱的王国衍,总是流连于森林和海岸间,探索生物的多样性。他说:“摄影最初只是用来记录我眼中美丽的自然景象,但一次在湿地拍摄候鸟的经验让我意识到,透过镜头,可以让更多人看到自然的奇迹,进而唤起保育意识。”这次经验深深影响了他,让他决定以摄影为工具,向更多人传递自然之美与保育的重要性。

从网球场到生态摄影的转型
作为国家级网球教练的王国衍,曾在网球场上学会了专注与坚持。他认为:“在网球场上,我学会了如何专注当下;在生态摄影中,这种专注延伸到对自然环境的敏锐观察。”这段转型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经历,也让他发现了用影像讲述故事的热情。

影像中的艺术与使命
王国衍在生态摄影中追求的是艺术与保育的平衡。他提到:“每张照片既是艺术作品,也是推动保育行动的一部分。我希望以艺术手法捕捉自然之美,但更希望这些影像能引发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透过他的影像,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自然的震撼,也能被唤醒对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找寻艺术与真实的和谐
在摄影的过程中,王国衍强调“理解生态的真实样貌,并寻求构图和光线的完美契合”。他说:“关键在于尊重自然的本质,而不是强加过度的修饰或设计。大自然的真实本身就蕴含着艺术之美,而我们只是捕捉者。”这种理念使他的作品在美学与真实之间达到了难得的平衡。

从静态到动态 推动影像叙事
随着技术的进步,王国衍开始探索影片创作,让他的生态影像更具层次感。他认为:“影片是静态影像的延伸,能讲述更完整的故事。我注重使用空镜头、微距特写和缓慢推拉的镜头语言来营造氛围。”他的剪辑风格偏向简约,强调自然的声音,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挑战与坚持 等待中的美好瞬间
生态摄影的过程充满挑战,尤其是在捕捉珍贵画面时。王国衍分享:“最大的挑战是与自然的不确定性共处。我学会了耐心等待,也带着弹性面对环境的变化。”为了克服这些挑战,他深入学习动植物的行为模式,并对天气变化进行细致观察。

技术不断进步 创作永不停歇
面对科技的快速进步,王国衍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他说:“我定期参加工作坊、阅读技术文章,并与同行交流。此外,我不断试验新设备与软体,将新技术应用到创作中。”正是这种永不止步的学习精神,使他的作品始终保持新鲜感与创新性。

对自然的敬畏与创作的动力
王国衍的创作热情来自于对自然的敬畏与好奇心。他提到:“每当有人因我的作品受到启发,我便觉得使命感更强。”他认为,创作与年龄无关,重要的是心态与视野。他说:“随着年龄增长,我的作品反而更成熟、更具深度。”

与年轻世代的对话
许多年轻人对王国衍的作品深感敬佩,他希望能给予他们更多启发。他建议:“保持好奇心,勇于尝试,并尊重拍摄对象的生命价值。此外,学会讲故事,让作品不仅美丽,还有意义。”

王国衍筹办过许多场次,以自然为主题为的摄影展。他说:“灵感来自气候变迁对生态的影响。我希望透过作品,传递自然的韧性与脆弱并存的特质。”其中,一张捕捉珍稀鸟类育雏的照片,对他而言尤为重要,因为它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希望。

影像的力量与社会影响
王国衍认为,摄影在推动生态保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提到:“摄影是唤起大众关注的重要工具。透过影像,可以让人们看见他们可能忽略的问题,并激发行动力。”他分享了一个成功的案例:曾有一部展示湿地生态价值的影片,促使当地政府重新评估并终止开发计划。

未来的梦想与计划
展望未来,王国衍希望能制作一部完整的纪录片,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发掘更多被忽视的生态故事。他也计划创建一个生态摄影教育平台,帮助更多人用影像为自然发声。

日常生活中的灵感
王国衍的日常生活充满了与自然的连结。他说:“清晨的散步、傍晚的观星,都是灵感的来源。”这些平凡的时刻让他的作品充满生活的气息,并引发观众对自然的共鸣。

摄影的哲学与人生观
对于摄影的意义,王国衍认为:“摄影是一种与自然对话的方式。它既是艺术,也是记录,更是生活的一部分。”这种哲学观点不仅影响了他的创作,也为后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典范。

王国衍以其对自然的热爱与永不停止的学习精神,成为一位值得尊敬的生态摄影家。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更激励着人们关注环境保护,为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