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中国传播的“人偏肺病毒”(HMPV,又称“人类间质肺炎病毒”)正在引发关注。美国病毒学专家、前美国陆军研究所病毒系实验室主任林晓旭博士最近在新唐人《健康1+1》节目中介绍HMPV的特性和感染症状,并提醒观众怎样预防。
HMPV病毒在2001年由荷兰医学家发现,但这个病毒在此之前已经存在至少五十年了。由于该病毒通常只带来轻微的症状,所以很多情况下不容易觉察到是感染HMPV病毒。
近来网上流传感染人偏肺病毒死亡率高达43%。林晓旭首先强调,感染HMPV的死亡率没有传媒报导的那么高,如果死亡率接近一半,早就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病毒,像伊波拉病毒、COVID-19病毒等等。
事实上,早前美国有研究发现,在接受造血细胞移植的患者当中,感染人偏肺病毒的死亡率可达到43%。但这只是在免疫低下人士当中的情况,没有普遍性。
感染HMPV病毒常见症状包括:
●流鼻水
●咳嗽
●呼吸急促
●喉咙痛
●喘鸣
●发烧
●皮疹
林晓旭说,HMPV病毒通常以感染上呼吸道为主,但也有一部分会感染下呼吸道。这跟人体的免疫力直接相关,如果本身缺乏免疫力的话,它容易突破上呼吸道,进一步感染下呼吸道,带来支气管还有肺部的炎症等等。HMPV病毒感染支气管上皮后,在肺间质形成水肿、炎症,所以又叫“间质肺炎病毒”。
在少数情况下,HMPV病毒感染更可能会出现导致严重并发症,例如脑膜炎和弥漫性肺泡出血。
林晓旭介绍,HMPV感染的机制主要针对树突状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这些细胞表面有受体,使病毒容易入侵。
长者小孩需特别小心
林晓旭说,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间质肺炎病毒感染的症状较轻微,两周内就能康复,尤其是成年人。但是,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感染后可能会出现较严重的症状。感染者应避免与儿童或免疫力低下的人接触。
比较容易感染的人群如下:
●免疫力低下的人,例如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的患者、器官移植接受者
●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及慢性肝病肾病
●接种疫苗后出现后遗症的人
●多次感染COVID-19病毒且未完全康复的人
●5岁以下的儿童和65岁以上的长者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或阻塞性肺病等疾病的人,或长期吸烟导致肺部受损的人
尚无有效药物
HMPV病毒目前尚无药物治疗。林晓旭表示,很多流行病都没有特效药,例如爱滋病虽然有一些抗病毒药物,但也无法根治。即使是COVID-19病毒,全球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抗病毒药物也只是在感染早期很短的时间内起一点作用,无法完全抑制病毒。
对于HMPV病毒来说,因为过去感染后基本上都是轻症,所以并不是研究重点,没有特殊的药物开发出来。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使用抗组织胺药物来控制炎症,以及缓解发烧和其它症状,采取改善呼吸的治疗措施,帮助身体自行克服病毒感染。
传播途径及预防
关于传播途径,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指出HMPV病毒最有可能通过以下方式从感染者传播给他人:
●咳嗽和打喷嚏产生的分泌物
●密切的个人接触,例如触摸或握手
●接触带有病毒的物体或表面后,再触摸口、鼻或眼睛
至于如何预防HMPV病毒感染,林晓旭建议,一方面应加强对呼吸道疾病的常规预防,包括勤洗手、保持环境通风、避免前往通风不良的人多场所,另一方面要提升自身免疫力,包括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减少压力以及避免吸烟。
林晓旭特别强调开窗通风,多呼吸新鲜空气的重要性,“人们到山林中去,呼吸新鲜空气,会特别觉得身体又充满了新鲜的活力和能量,对不对?所以口罩也不是要一天到晚戴着。”
中国传染病情况不透明
对于中国大陆出现HMPV感染偏高的情况,林晓旭认为,目前看来HMPV还不太可能导致下一波大流行。他指出,美国在去年其实也出现过HMPV感染的小高峰,但并没有造成全球大流行或出现更强的致病性威胁。今年也尚未看到其它国家报告HMPV出现新的致命性突变或传播能力大幅提高。
林晓旭提醒,中国大陆的信息不透明,很难了解真实情况,目前尚不清楚感染HMPV的患者是否同时感染了其它病毒,很难判断HMPV是否是造成目前中国大陆呼吸道感染重症病例激增的主要原因。他认为,COVID-19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以及流感病毒等,也可能是造成重症的原因。
林晓旭也强调,目前中国大陆政治经济恶化,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太大,会引起免疫系统严重的下滑。身体没垮,精神先垮了,这些人我觉得是最遗憾的。还是需要更多从精神方面提升自己的抗压能力,注重灵性的提升,这样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难会有很大帮助。”@◇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观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