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古鉴】

城隍爷神目审善恶丝毫不差 事过二三年处罚不爽!

译写:怀忍忍
“苍天有眼”是至理名言!(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643
【字号】    
   标签: tags: , ,

人们常说善恶有报是天理,那么如果心有所求的善举,其善报又如何呢?若仅是心生妒嫉的一念也会遭恶报吗?

作了善事一定得善报吗?

刘天佑(字约斋)是长洲人,曾多次参加乡试但都未能中榜。他的家在察院巷,位于城守署的西边,而署南有一座沙土堆成的高丘,丘内堆着明朝末年战乱中许多丧生者的骸骨。乾隆年间,当地城守官员计划迁移这些遗骨,在原地修建照墙(厅堂前与正门相对的短墙,墙上多装饰有图案和文字,作为遮蔽、装饰用)。

天佑听闻后深感不忍,但自己经济拮据,无法全力相助。于是他四处告贷,向亲友借得一些银两,用来迁葬那些仍装在瓶中的无主骸骨,将它们妥善安葬。他埋葬了一百一十具骨骸之后,借来的钱已用完了,虽然他怜悯那些未埋葬的亡者,但力不从心,迁葬只能止于此。

当年秋天,天佑参加省试还是落第,心情比以往更加抑郁。腊月二十四日是民俗中的祭灶神之日,他准备疏文向灶神表心声说:“自己虽未有大阴德,但埋葬骸骨一事应当也可以挽回些造化安排下的不好的命运,为何神明不闻不见,让我屡屡落第呢?”语气中明显流露出不平的怨气。

当晚,天佑梦到自己来到城隍庙,城隍爷升座后对他说:“你身为读书人,应该明白功名富贵来迟或来速自有定数,怎能自恃为亡魂埋骨未得到好报应而怨神不公?若再这般不悔改,将让你无以自负。不过你有善根神明也知道,只要持续行善,何必担忧无缘于科举呢?”

天佑听后唯唯承诺,梦醒后深感悔悟,丝毫不敢怨天尤人了。三年后,他在乡试中上榜了,名列一百多位,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功名自有天定,而真心行善不求回报之人,上天也绝不会无视他的善行,如果是有求而为善,那当是另一种格局了。

处罚警戒巧安排

扬州有一位名叫倪瞎子的人,孤身一人,无依无靠。他栖身在旧城的城隍庙中,每天靠着帮人占卜算命,赚取数十文钱维生。如果遇上风雨天,无人前来问卜,他就只能强忍饥寒度日了。

这一天,一位发了财的商家小伙子,带着妻妾前来庙中烧香,轿子后方跟从的随侍众多,场面极为盛大。倪瞎子得知之后,心生嫉妒,就在神像前默默抱怨道:“他原本地位低贱,却能过上这般荣华富贵的生活;我本出身有名声的家族,却沦落至此,受尽饥寒交迫之苦。天理何在?神明又为何如此不公?”

当晚,倪瞎子梦见自己被城隍爷召唤审问。城隍爷对他说:“你为何胆敢向我告状?那人命中注定当享福,而你命中注定要受苦,这一切都是定数,岂容你怨天尤人?你的怨言已经冒犯天道,当受处罚,将你发往仪征县,打二十大杖。”

倪瞎子惊醒后,心有余悸。不过想起梦中听到的“发往仪征县”去受罚,左思右想,也想不明白怎么可能在现实中发生,让他感到一丝宽解。日子就这样如常过了一年多,没有事情发生,他就更放心了。到了次年冬天,倪瞎子嫁在仪征的妹妹过世了,他前往仪征送葬。那一天到了深夜三更时,他突然腹痛难忍,人生地不熟的他,摸不到厕所在那儿,便急急推门外出解急。他一出门恰巧遇到巡夜官,问他半夜三更在外干什么,他噤声不敢回答,被当作嫌犯。巡夜官脱去他的衣服,当场杖打二十下。这时,他的外甥听到门外声响出了门来瞧瞧,看到了倪瞎子,便对巡夜官说他是自家亲舅,但此时倪瞎子被罚二十大杖已经打完了。从此,他不再怨天尤人,敬畏地接受自己的命运。

从上面两个人的遭遇,反映出即便是小善报或小恶报,上天都有巧安排,而且上天对人真心假意,都深入审别。天道好还诚然不虚!@*#

出处:《北东园笔录》

--看更多【救世古鉴】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种美德叫拾金不昧,从古至今,拾金不昧者皆有福报,或是发家,或是后世子孙发达,或是高中,或是疾病去除。不信,看看清朝梁恭辰所着的《劝戒录》中记述的几个故事。
  • 清朝江苏溧阳县县衙中,有一名掌管刑事诉讼的书吏,姓焦。他为人正直,常常为众人排忧解难,因此为乡人所尊敬。他邻居家的儿子,年龄不到十八岁,但却好勇斗狠,焦某少不得为他调解事端,是故邻家子对他十分感激。
  • 更多证据显现,灵魂真的存在,拥有多世记忆!前世残酷折磨囚犯,泰国医院院长怎样才能还清罪业?《未解之谜》
  •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偿还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阳间法律无法审判,上天也绝不饶过,无论时间长短。有的是当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个发生在清朝的神异故事就在告诉世人:无论何时害了人命都难逃报应的。
  • 古今中外,在剧火的大灾难发生时,谁能让“神出手”得到奇迹福祐呢? 本文这些真人实事给了我们参考的好指引!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善有善报,可能是事后报,也可能是立即就报!报应不爽呀!
  • 清朝撰写《劝戒录》的梁恭辰的父亲曾担任江苏布政使,与苏州江铁君是以诗文相交的朋友。江铁君曾出家为僧,后又还俗,回归儒学,不过他应该还是相信因果报应的。他曾讲了这样几件离奇之事。
  • 常人中有“好人没好报”这样的说法,意思是有些人做了善事,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善报,甚至还遭遇不好之事,因此感觉老天不公,甚至抱怨老天。殊不知天理衡量着一切,祸福早已注定,好人遇到的坏事,恰恰是老天在帮你消减之前的罪业,以让你在消减完罪业后,来世得福报。清朝梁恭辰编撰的《劝戒录》中记述了两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 清朝安徽商人汪某,在浙江一带从事盐业生意。他性格素来豪爽,虽每日与钱打交道,却并无利欲之心。
  • 善有善报,自古不虚。据清朝梁恭辰的《劝戒录》记载,浙江仁和县(今杭州市)有一位汪先生,世代经营盐业,家道殷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