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感应 万物有灵 上天偶尔露一手

作者:怀忍忍
中华传统文化讲天人感应,佛家讲万物有灵,无神论者不相信,不过上天偶尔露一手,让人看到奇迹。(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1355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中华传统文化讲天人感应,佛家讲万物有灵,无神论者不相信,不过上天偶尔露一手,让人看到奇迹。以下节录几则古今奇闻与看官共享。

旋风吹来一片树叶告冤情

明朝的周至新,永乐甲申年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当朝弹劾之事从不避权贵。后被提拔为云南按察使,但未赴任前又被改派至浙江。当地的冤民闻之皆欣喜万分,说道:“周公来此,我们的灾难终得以解决。”果然周至新到任后,将所有冤屈一一平反,释放了无辜之人。

某日,他在办公时,忽然一阵旋风吹来一片树叶。左右人等都说城中无此树,唯有一座僧寺中有此树,但那里距城甚远。周至新心悟:“此必是寺僧杀人埋尸于此,冤魂前来告诉我。”随即命人到寺中掘地,果然找到一具妇人尸体,凶手供认不讳,依法处刑。周至新因此被赞誉为神明。(《裒谈》)

雷震示警神异现象

成化年间,宜兴西溪中有三人乘舟航行,途中遭遇雷击。其一人被捆绑于船舱中,另一人头部陷入瓮中,第三人横挂在船篙的尾端,而船篙则离奇地竖立于船头。

旁边的船只上的人见到此情景,皆不敢靠近。那艘船随水流漂流了六七里,于船舱中被捆绑的人解索了,陷瓮中者挣脱出来了,挂在篙端者也掉了下来,三人这时方才恢复知觉。被捆绑的人说:“当初,我依稀听到有声音问我,‘你改过自新了吗?’”

此外,天顺戊寅年,建昌熊家也曾遭雷击。雷电将熊家堂屋的瓦片击中,瓦片粉碎如同被万马奔踏过一般。另外,大门的四道横梁全被拿下,放置于厨房屋顶上。家中有一杆秤被放入了斗中,另一杆秤钩挂在梁上,秤尾垂下系于斗上。上述那些乘舟之人因为贪利而遭报应,而熊家遭雷击的同时秤杆呈现如此异象,是否也显示出熊家人经营的生意有不公不正之隐情呢?(《琐缀录》)

雷震洗冤平反

成化年间,衢州有一位名叫卢宗善的人捉拿盗贼,却被盗贼诬陷。后来他得以平反的经历也很奇特。

卢宗善得知当地有一名巨盗名叫王泰,他横行霸道,肆意抢掠他人财物,在地方为害甚大,卢宗善便用计将其捕获。

王泰被捕后,反而诬陷卢宗善,对官吏声称:“我做盗贼,死不足惜,但所抢之财多入卢宗善手中。”官府无法分辨真假,就将二人一同拘禁。卢宗善仰天哭诉:“我为官捕盗,本是为民除害,今日竟与盗贼同死,这还有天理吗?”

话音刚落,风云突变,雷声震天作响,一位巨神将他从枷锁中解脱释放出来。因此,卢宗善得以被释放,而王泰则被处决弃市示众。(《西樵野记》)

雷移楼地还孤寡

明朝弘治二年,吉水镇滩头有一户富豪家新建了一座楼房,但楼房侵占了他孤侄寡嫂家一间房的地基。孤侄寡嫂一家吞声忍气默默承受,只有每天早晚焚香祈祷,请求上天帮助。

到了那年五月十八日夜里,突然间雷电交加,狂风骤雨竟将那座新楼房移动了。天亮时,人们发现楼房没有损坏,只是被移动后留下的空地,正好是寡嫂家被侵占的部分,重新归还给了孤侄寡妇。真是奇迹!谁说天道无知呢?(《琐缀录》)

雷震示警神异事件

明朝天顺辛巳年五月月圆之夜,鄞县的读书人朱绂听到猛烈的雷声。天快亮时,他进了大堂屋,发现地上满是白色的粉屑。他询问昨夜留宿的客人怎么回事。客人说:“雷声轰鸣时,硫磺的气味刺鼻,并见有火光在堂屋中走,火光约有一斗(量器)那么大。我很害怕,便蒙头躺下,其它情况就不清楚了。”

朱绂检查了几个地方,发现屋梁的柱子被劈开了一片。靠墙的一把晒衣架,也在屋檐口处被劈成四片,但绑着的绳子却完好无损。旁边的房子的一根斜柱是用枫木制作的,柱子中空了,如同竹筒。而西边邻居家的一棵巨大的楮树粗大的树干也被劈开了。巷口另一家邻居的栋柱被取出,被劈得如同粉末一般。还有宗庙的墙壁部分掉落,但并未移动分毫,仅有一处屋檐碎裂如丝。这次雷震波及了三家,破坏了多处,真是不可思议。

第二年,朱绂因犯法被判刑,流放至海宁,并病死在途中。那次的雷震应该是上天的预警吧!(《宁波志》)

以上种种另外空间的超能力表现被记录了下来,给与我们后人更多有关天人感应的思考空间。瞧!天地间是否天眼无所不在呢?种种神迹无不在展现着天界的善恶判准,同时考验着人对神的信念。拥抱无神论的无疑是自我放弃了得到神的护祐与救赎!

资料来源:明朝《古今奇闻类纪‧卷一天文纪》@*#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 月全食发生时,月球表面若呈现暗红色或红铜色,在西方称为“血月”(blood moon),西方《圣经·启示录》以血月预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关。中华文化中也早有对此现象的观测,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气覆月或月如血光来形容,是属于天文异象中“月变”的一种,在历朝历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历史记载。西方和中土对此天文异象的记载虽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类的概念,那是什么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