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07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庄瑷筠台湾台北报导)今年6月是全球有纪录以来最热6月,台北高温日数近30年来有增加趋势,环境部7月31日举办“气候变迁高温调适对策研讨会”,北市都发局长王玉芬指出,地球暖化是趋势,如能做到增加基地绿化量、留设风廊、建筑节能、优化城市绿色基盘设施等,北市在2050年可望达到体感温度降2℃目标。
环境部携手劳动部共同举办31日“气候变迁高温调适对策研讨会”,由学者专家分享高温预警、都市热岛、健康调适等科学研究。
中央气象署海象气候组长洪景山表示,台湾的热岛效应强度在变强、频率在增加、范围在变大,2020年台北测站观测到39.7℃历史高温;都市全年热不舒适区域占比增加,不仅日间室外工作时数需要减少,夜间工作者也需要考量高温产生的劳动安全问题。
国立成功大学建筑学系特聘教授林子平指出,热岛效应已经从台北盆地连接到新北大汉溪河谷,延伸到桃园八德、中坜区,范围扩大。
都市为什么越来越热?林子平说明,柏油路增加绿地减少,导致散热不足;大楼密集导致通风不良,此外,户外缺乏遮荫,加上建筑材料蓄热,民众使用空调,让排热增加等都是原因。
要帮都市降温,林子平认为,透过公共工程,还有开发私人基地,增加都市绿覆率,不只可以帮都市降温,民众走在路上有乔木遮蔽还可以降低体感温度,都市也因为绿化降温,也会减少建筑能源的消耗。
王玉芬说,过去谈到绿化,只考量绿覆率,也就是种了几棵树,实际上那是不够的,所以包含地面、道路、阳台、露台立体绿化甚至屋顶,全部都会考量进去,而且植栽也会因为植叶的密度、植物高度等不同,遮荫效果都不会一样,这是一个整体的工序,都需要考量。
王玉芬进一步说明,借镜各国具体作为,规划北市在开发基地时,首先须增加基地透水及绿化量,以达休憩、绿化、降温效果,此外,建筑物之间留设风廊,提高通风散热效能,其次开发节能减碳建筑,并优化城市的基盘设施,如道路、公园、行道树、河堤等。
王玉芬表示,面对地球暖化趋势,虽然任务艰巨,如果做得好的话,台北可以在2050年达到让体感温度降温2℃目标,让户外体感温度优先降低,可以享受比较宜居舒适的环境。
责任编辑:吕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