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你累了吗?”,这句琅琅上口的广告词是许多上班族的心声。家庭和工作蜡烛两头烧,总是疲劳倦怠。可是怎么睡都睡不饱,肌肉这边酸那边痛,时不时就咽干、咽痛、头痛⋯⋯ 如果你出现这些症状,很可能罹患了“慢性疲劳症候群”。
如何缓解慢性疲劳?除了改善生活型态,中医师还提供了自我调理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疲劳持续或反复发作 恐是慢性疲劳
慢性疲劳症候群是由一群症状组合而成。如何确定是否为慢性疲劳症候群?要先排除由其它疾病所造成的疲劳,例如:癌症、内分泌失调、自体免疫疾病、精神疾病、药物或毒物成瘾、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必须连续六个月以上出现无法解释、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疲劳感;加上以下4个以上的次要症状。
8种常见症状中4个 慢性疲劳上身
下列8个症状,你如果有4个以上,很可能就是“慢性疲劳症候群”上身。
(1) 短期记忆力或专注力减退
(2) 运动后,疲劳不适感持续24小时以上
(3) 睡眠无法消除疲劳
(4) 肌肉疼痛
(5) 多处关节疼痛,但是没有关节红肿情形
(6) 与以往不同型态或严重的头痛
(7) 频繁发生的喉咙痛
(8) 颈部或腋下淋巴结疼痛
体育博彩平台推荐- 线上博彩全攻略
各年龄层都可能出现,常见族群为40岁上下的成年人,这个年纪通常是家庭及社会的经济支柱,担负很大的责任;另一个好发年龄层是60多岁的老年族群。而女性发生率是男性的2〜4倍。另外,长期处于精神压力、或长期生活作息不正常(饮食不均衡、运动缺乏或过度)都是潜在族群。
慢性疲劳时常伴有不同的身心症状,超过一半的案例有忧郁症倾向,其中八成罹患轻度到中度忧郁,如有类似症状,务必寻求专业医师诊治。
中医诊断慢性疲劳 气血阴阳虚衰
诊断慢性疲劳,中医以“虚劳”观点切入。举凡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久病失养,正气损伤,久虚不复,表现出各种虚弱证候,都属虚劳范围。其病变过程,是慢慢累积而成。
病久体弱为“虚”→ 久虚不复为“损” → 虚损日久成“劳”。
“虚劳”又称为“虚损”,是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所导致。除了仰赖专业中医师对症下药,改善生活型态,养成良好习惯也是极佳的调理方式。
缓解慢性疲劳 全方位自我调理

自我缓解慢性疲劳,除了改善生活型态,养成良好的作息,中医师还提供药膳茶饮、穴道按摩等自我调理方法。
改善生活型态
(1) 规律作息:维持规律的日常生活作息,确保每天有充足的睡眠与休息。
(2) 均衡饮食:三餐定时定量,减少摄取烤、炸、辣的食物。
(3) 固定运动:每周运动3次以上,每次至少30分钟,让心跳达到每分钟130下。
(4) 适度纾压:每天练习独处15〜30分钟,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让自己有短暂的缓冲。
DIY药膳茶饮
(1) 桂圆红枣茶
- 作法:4~5颗桂圆肉,将2~3颗红枣拍碎或划开,将两者放入500c.c.的水煮沸,转以小火续煮3~5分钟即可。
- 疗效:桂圆(龙眼干肉),性味甘温,入心脾二经,能补脾胃之气、补血。红枣,性味甘平,入脾经,可以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2) 西洋参银耳露
- 作法:煮好白木耳,接着用果汁机打匀,一杯500CC的白木耳,加入约一钱的西洋参粉。
- 疗效:西洋参(花旗参、粉光参),具有补气、生津、不上火等特点。
四个穴道按摩
早晚各一轮,每个穴位压15秒

(1) 百会穴
- 位置:头顶正中央;从两耳到头顶划一条线,再从两眉中央往头顶划一条线,两线交接点即是该穴位。
- 功效:“头是诸阳之会”,按此穴道能疏通头部经气。

(2) 四神聪穴
- 位置:百会穴的前后左右各一寸处(约拇指宽),总共有四个穴位。
- 功效:按压这四个穴位,能达到心神安宁,让头脑放松。

(3) 合谷穴
- 位置:手背第一掌骨跟第二掌骨间,两条筋的中间。
- 功效: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属于气血充足的经络,就像一座大水库,提供全身各处气血,多按压可强化身体的气血运行。

(4) 太冲穴
- 位置:脚背大拇趾和第二趾的指缝间,指缝处往后推,推到底。
- 功效:属于肝经穴位,可以疏肝理气、清除肝火、减缓压力、稳定焦躁情绪。◎◇
(本文摘编自《你累了吗?小心“慢性疲劳症候群”找上你》,马光医疗网提供)
推荐阅读
慢性疲劳是身体发炎的反映 医师荐3茶饮消疲劳
好累!怎么睡都睡不饱 小心慢性疲劳症候群
怎么睡都睡不饱?中医解方消三大类疲劳
责任编辑:王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