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与善良托现了布格罗所画人物的永恒之美

威廉‧布格罗作品研究点滴
作者:李进宇
布格罗的油画作品《收集核果者》(The Nut Gatherers),1882年。(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87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年—1905年)是19世纪法国学院派最重要的画家之一。现代人们把他的作品称作是:“美的标准”。历经一百多年的历史变迁,无论各民族习惯和文化怎样差异,人们到了布格罗的作品面前,赞叹的语言“真美啊!”和一百年前是一样的。时代在前进,对“美”的感受却是不变的。人类心中有一种永恒的“美”的标准,通过艺术作品而产生共鸣。

让我们来看看油画大师威廉‧布格罗的作品神妙之处在哪里。从他一生所创作的八百多幅作品中,我们看到布格罗所描绘的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画中人物展示出特别动人的纯真和善良。

布格罗的油画作品《童年的田园生活》(A Childhood Idyll),1900年。(公有领域)

威廉‧布格罗所画主题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历史上的神话故事和宗教题材,比如《维纳斯的诞生》《圣母与天使》《幸福的普赛克》《春天的来临》。他画的“维纳斯”,与波提切利的“维纳斯”虽选用同一题材,表现却大相径庭。布格罗的“维纳斯”有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神圣之美的感觉。布格罗崇尚拉菲尔作品,但是他更喜爱被称为“文艺复兴之父”乔托的画,他曾经花了很长时间临摹乔托的大量作品。乔托的作品大都是宗教题材。从中你可以感受到布格罗得到其中的真谛是什么。绘画的形式变了,但是其中表现出来的感觉,那种对神敬仰的神圣感觉却贯通在布格罗不同形式的画中。布格罗在他所创作的画中都显示了这个特点。在他描述神话故事和宗教题材的作品中,布格罗选用了很多女性人体作画面主角,但却丝毫没有人间世俗媚气,展示的是圣洁。

布格罗的油画作品《维纳斯的诞生》(The Birth of Venus),1879年。(公有领域)

威廉‧布格罗说:“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们,人们必须寻求美和真,必须使作品达到极致。”布格罗所描绘的第二类作品就是现实人物中朴素的少女。除了对神的描绘,布格罗还画了大量的农家少女。在黄昏夕阳下,抱着小羊的牧羊女在树林旁侧面站立,自然纯真的脸孔和神态让人心旷神怡。在他所创作的那些充满了浓厚的乡村风味和田园情调的画面中,在树林、田野或牧场的背景下,穿着白色的衬衫,带着花的或格子图案的方形披巾,不穿鞋袜光着脚丫的农村小姑娘,就“好像神话中的公主”。带给我们一片纯真,善良至极可爱之极。

布格罗的油画作品《新生羔羊》(The Newborn Lamb),1873年。(公有领域)

在完美的谐和中,一个天才艺术家必须具备特别自然的本性,对视觉形态和色彩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和冲动。布格罗就是这样的艺术大师。他的画就像仙境,把母子、牧羊女、农妇、浴女和小孩等世俗题材画得像神话中的仙女。他所创作的作品,虽然不是宏大题材的圣人,没有光环,却充满了神圣的内涵,直达人心。

布格罗的油画作品《牧鹅姑娘》(The Goose Girl),1891年。(公有领域)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数年前到奇美博物馆参观台湾收藏十九世纪绘画时,一幅唯美、细致、真实的作品—《向圣母祁愿》所深深吸引,仿佛眼前有位美丽贤淑的母亲抱着很可爱的婴儿跪地祁求保佑一般。然而对于作者名字——‘威廉.布格罗’是何许人也,我却毫无概念。后来有机缘到欧洲及美国,陆续欣赏到更多布格罗的作品,才进一步了解其事迹。
  • 法国古典写实绘画大师威廉‧阿道夫‧布格罗(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1905)是19世纪最受欢迎、最为成功的画家之一,然而,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他都被忽视、贬损,甚至和“学院派”一同成为保守甜美的代称。近几十年,随着古典写实风潮的出现,这位大师开始得到公正的评价,其绘画也受到艺术市场的肯定,屡屡拍出几百万美元的高价。值大师逝世110周年之际,大纪元刊发美国已故古典写实油画家、著名艺术教育家理查德‧拉克的专文,带读者一起回顾这位古典油画大师的艺术遗产。
  • 法国古典写实绘画大师威廉‧阿道夫‧布格罗(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1905)是19世纪最受欢迎、最为成功的画家之一,然而,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他都被忽视、贬损,甚至和“学院派”一同成为保守甜美的代称。近几十年,随着古典写实风潮的出现,这位大师开始得到公正的评价,其绘画也受到艺术市场的肯定,屡屡拍出几百万美元的高价。值大师逝世110周年之际,大纪元刊发美国已故古典写实油画家、著名艺术教育家理查德‧拉克的专文,带读者一起回顾这位古典油画大师的艺术遗产。
  • 本文作者卡拉‧莱桑德拉‧罗丝(Kara Lysandra Ross)为“艺术复兴中心”的运营总监,也是一位19世纪欧洲绘画史专家。在本文中,她以布格罗的两幅圣母像为例,通过对比,展现了其对人体姿态和表情处理的丰富多变,及其表现视觉美感、真实感与微妙主题的深厚功力。值布格罗逝世110周年(8月19日)之际,大纪元得到授权和广大艺术爱好者分享此文,在纪念这位古典油画大师的同时,也希冀着更多的读者做出发现:从古希腊、文艺复兴至学院派这些带来正向思维的美好艺术,才是人类应该回归的艺术之路。
  • [法]威廉‧布格罗(William Bouguereau)的《青年巴库斯》(La Jeunesse de Bacchus),布面油画,1884年作,6.09 × 3.35米,私人收藏。(Courtesy of Sotheby's)
    这世上没有几件油画钜作能和威廉‧布格罗的《青年巴库斯》(La Jeunesse de Bacchus,点阅大图)相媲美。论同等重要的绘画,伦勃朗的《夜巡》(Night Watch)是一件,波提切利的《春》(Primavera)是又一件。为了亲睹这样的画作,人们从世界各地来到博物馆参访;它们实在寥寥可数,拿出来拍卖、供人购藏,就更罕见了,几乎闻所未闻。
  • 真正的艺术大师—— 灵感乃发源于天上,美好则表现在人世; 作品必有上苍承认,光彩须得历史铭记。
  • 安妮女王除了开创英国18世纪的黄金时代外,她的统治还标志着绘画、戏剧、诗歌和音乐等高品质艺术的兴起。安妮女王延续伊丽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铭:“永远不变”(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体现她的使命就是恢复受法国和西班牙影响之前的英国的价值观与传统。
  • 透过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贡”(Bodegón)画作将这种仪式化的舒适氛围融入其中。
  • 提香对场景的精心设计、富于表现力的色彩,以及对人像和物件的敏锐刻画,启发了后世的欧洲艺术家。观众凝视此画时,犹如置身人群中,仿佛艺术家要求观者一同省视自己的良知与对神的信念。
  • 德国的视觉艺术,相较其哲学文学音乐,是较少被德国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国艺术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却深深影响着其它领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风景画。他的风景画为什么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对色彩与构图的运用是德国浪漫主义的特色,他赋予风景画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意义。他将灵魂注入风景里,而风景里被照亮的空气是“灵体”,让每一幅画作充满个体性与内在连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