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天人感应】

霹雳一击 天雷真有知?探索三件天雷感应的史事

作者:允嘉徽
天雷有知吗?历史上的故事带给我们思考。图:雷神画像,明代作品。(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88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雷霆一霹雳,震开幽玄洞穴的奇事,或许人们要说这仅是少有的自然现象,若看天雷偶然击中石碑或建筑,探索内在相关的人事物,冥冥中似乎指向“天雷有知”的感应,真有这回事吗?让我们来探索一下史上发生过三件事:雷轰狄青碑、雷击“奸党碑”和雷焚僭宫。

雷轰狄青碑

在衡州府耒阳县东五里处,有一块古老的石碑。据清朝官修的地理总志《一统志》记载,这块石碑立于三国时期。话说刘备死后,孟获与豪强雍闿起兵反蜀汉,扰乱边境,为诸葛亮所败,前后七擒七纵。当时诸葛亮斩雍闿、擒孟获,凯旋时经过衡州府耒阳县东五里处,立石碑纪功。传说中,诸葛亮在立石时发誓:“后有功超过我的应将石碑立于此古石的右侧。”

诸葛亮征南蛮,七次生擒酋长孟获,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不再背叛。(见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引《汉晋春秋》)

时间到了北宋,狄青击败广源州蛮首领侬智高回朝时,经过诸葛亮立的这块石碑处,便在石碑右侧立碑。岂知不久后,雷电轰击狄青所立的石碑。(见《一统志》)

狄青,字汉臣,北宋汾州西河人,善骑射,骁勇善战。宋仁宗时,西夏赵元昊反叛,狄青出战贼兵时常为先锋。后来,侬智高作乱,宋仁宗命狄青平乱。

侬智高是宋代中期广源州蛮(壮族,越南境内称为侬族)首领。北宋时广源州属广南西路(今越南高平省广渊)。宋仁宗皇祐元年九月,侬智高侵袭邕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时,仁宗命令江南、福建等路的士兵防备。皇祐四年四月侬智高又反叛,席卷壮族区内各地,围攻广州。皇祐四年六月,宋仁宗任命狄青为枢密副使,率兵南讨侬智高。皇祐五年正月,狄青打败侬智高于邕州,斩首五千余级。侬智高遁去,行踪不明;据《文献通考》记载,说他投奔大理国,反被大理国所捕。

狄青平定了侬智高的乱事,班师回朝时经过诸葛亮所立的古碑,在其右为己立碑,意味着自己功高于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其中第四次,孟获骑着大红牛,率领蛮兵呐喊着冲向蜀军营寨,结果中了诸葛亮的计谋,全跌进陷阱里。(绘图:古瑞珍/大纪元)

比起诸葛亮消弭孟获之乱的功绩,狄青平定侬智高所立之功真能出其右吗?他们征讨的对象都是南蛮部族作乱的首领,两者都打了胜仗,但是两场胜战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诸葛亮七擒七纵,使对方完全心悦诚服,而狄青虽然打败侬智高的军队,却没有收服侬智高的心,侬智高带着反叛的心逃走了。

后来,狄青所立的石碑被雷电击倒折断。断碑仆倒在诸葛亮所立的石碑旁,凸显诸葛亮战功伟绩和宽厚的胸怀。霹雳一声雷似乎代言了上天公允的评断。

北宋名将狄青。(公有领域)
北宋名将狄青。(公有领域)

雷击“奸党碑”

据《宋史》记载,宋仁宗和英宗时选拔敦厚朴实、敢于直言的人才来教导子孙,在哲宗登基时,任用贤能之士,废除了青苗法,恢复了常平仓,提拔了优秀的人才,开放了言路,“元祐之政,庶几仁宗”,到元祐年间政绩几乎达到了仁宗时期的水平。然而,奸臣章惇和蔡京掌权,狼狈为奸,假借“绍述”之言,阴托遵循先君的遗规、继承先君遗志来订定国家的重要计划、政策,用以欺骗君主,实际上是将元祐年间所推动的改革作罢,恢复神宗时期旧制。他们并借此排挤朝中利民为公的好官,报复善良,借机为己谋取私利,导致朋党之祸,朝中君子尽斥,凋敝了朝政。

章惇和蔡京所倡导的“绍述”,表面上提倡统一道德标准,实际上让天下一统于奸佞谄媚之风;提倡天下同风同俗,实际上虚伪当道;表面上说是重视理财开源,实际上是耗竭公私财源;表面说要造就人才,却压抑人才使真正的人材凋零;表面上重视开拓边疆,却导致边境危机四伏。

宋哲宗元符年间应诏上书者数千人,蔡京暗遣心腹考定他们,和自己同路的就举荐,不同路的就斥为邪。蔡京的奸邪之计类于王莽,而聚集朋党排除异己,又有过之而无不及。到了宋徽宗时期,蔡京对元祐年间的宰相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等百二十人仍然心存怨恨,指控他们为“奸党”,并且刻“元祐奸党碑”指称罪状,置于文德殿门。

有一个夜晚,风雨交加,雷电霹雳作响,将“奸党碑”击碎。白日来临时,众人见到了被天雷击碎的“奸党碑”无不快慰。(见《宋史》《步里客谈》)

雷焚僭宫

唐宪宗元和年间,高句丽族人、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割据青州和徐州,拥地千里,蓄养精锐部队,积聚数百万,既不朝贡也不朝见皇帝。唐宪宗命将讨伐李师道,但历经数年王师都无法取胜,使得李师道益发骄横。

后来,李师道建造了一座新宫,模仿天子正殿,选择吉日将要入住。然而当晚,云雾骤起,风雷撼动天地,李师道的新宫被雷击毁了。不仅如此,随后雷火蔓延,将新宫殿化为灰烬,一寸不留。

在雷焚僭宫十多天前,李师道坐在堂中,这时他榻前的两个银鼎忽然相互敲击,其中一鼎的耳足尽坠地面,奇怪的现象宛然是示警的预兆。后来就发生了雷焚僭宫的事。青州人看在眼里认为是李师道遭天谴,纷纷相传:“这人臣叛逆君主,祸难临头是应该的,如今遭天谴,叛逆无道者岂能逃过上天的惩罚?!”过了十来天,时在元和十四年二月,李师道果然被部下都知兵马使刘悟持短刃杀死了。青州、徐州的乱事终于平息。(见《宣室志》)

以上的故事宛然告戒了后人:雷电有眼,雷电有知,天道常在人左右!@*#

参考资料:《古今奇闻类纪/卷二 天文纪》《宋史》《旧唐书》《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 月全食发生时,月球表面若呈现暗红色或红铜色,在西方称为“血月”(blood moon),西方《圣经·启示录》以血月预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关。中华文化中也早有对此现象的观测,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气覆月或月如血光来形容,是属于天文异象中“月变”的一种,在历朝历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历史记载。西方和中土对此天文异象的记载虽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类的概念,那是什么呢?
  • 孔子针砭时弊,言简意赅,这里讲的三种情况,都是身边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讲修养,要讲礼,就从这三点做起,实实在在的,那么人就会不一样了,社会风气就能好起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