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07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吴旻洲台湾台北报导)中共三中全会18日闭幕,并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长刘孟俊19日表示,三中全会后,中国仍面临人口老龄化、环境保护强化、国际环境挑战增加不确定性等三大挑战,加上近期扩大成熟制程晶片产能,未来可能发生产能过剩,威胁全球。
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19日举办“解析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座谈会”,刘孟俊表示,本届三中全会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强调制度建设重要性,并提出2029年完成三中全会决定所提出的改革任务、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至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
不过刘孟俊认为,中国人均GDP(国内生产毛额)成长速度跟GDP成长规模速度不相容,隐含人口成长速度减缓,因此整个三中全会要处理中国未来风险,例如升级创新能否吻合,如何解决人口老化,政府债务房地产风险是否会影响到长期稳定,以及国际因素、美中之间关系,地缘政治等都会影响到GDP。
他表示,这次通过的决定,提到很多要运用科技解决国内外问题,他认为外界应关注中共以“集中资源办大事”思维,运用国有资本力量,加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例如2010年提出战略新兴生产力, 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年”, 今年提出“未来产业”,可关注新材料、新能源等。
不过刘孟俊认为,接下来中共对于如何调动市场积极性、如何因应西方围堵压力,以及如何降低过度投资与地方竞争问题,这些都是中共在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时所要面临的挑战。
刘孟俊说,本届三中全会还提到“新型举国体制”,特别纳入民营经济,他认为会与旧版的举国体制“两弹一星”(核弹、飞弹和人造卫星)不同,“新型举国体制”纳入民营经济,即是要先做好产业标准设定,推动标准、最终走向海外。
刘孟俊分析,不同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创新,有机会生致产业化效益,就有走向海外的机会,例如电动车、独角兽企业、阿里巴巴、腾讯等,“新型举国体制就是要发挥民营经济的力量”,以期缩短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
至于外界关注中国近期扩大成熟制程晶片产能,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日前也发布报告,估计到2025年,大陆晶片制造商的产能将增加14%,增速是其它地区的2倍以上,每月将达1,010万片晶圆,约占全球总产能的三分之一。
刘孟俊认为,解决半导体还需要很多环节,民营经济如果没有推到国际市场,花再多钱靠国企也是没用,尽管中国的曝光机的设备突破有进展,设备采购和进口成为全球少数国家中进展非常快,但在成熟制程方面,未来会发生产能过剩对全球造成威胁。
责任编辑:郑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