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07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撷璎台湾嘉义报导)修复完成的阿里山林业铁路在7月6日全线通车之后,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最后一档最精彩篇章,恭请总统赖清德一同来见证、验收并表扬有功人员。总统赖清德今(19)日由农业部长陈骏季陪同抵达阿里山,慰勉并感谢在过程中贡献各项心力的相关工作人员,也表达对阿里山林铁华丽转身的肯定,期许林铁能再创下一个百年世纪高峰。

这条由日本殖民政府为了开采阿里山桧木资源而兴建的林业铁路,在国民政府接收后,交由林业保育署前身的林务局嘉义林区管理处持续经营,在伐木结束后转型观光铁路,但因为长期亏损,于2008年移由民间的宏都公司经营,但隔年即因莫拉克台风肆虐,导致铁路沿线421处严重崩塌而全线停驶。2010年林务局终止与宏都公司之委托经营契约后收回,但2013年再依行政院指示,阿里山林铁移由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协助营运尚可行驶的部分路段。

总统指出,他在担任行政院长时曾到阿里山林业村视察,认为林业铁路应该全力修复,也推动前瞻基础建设计划支持阿里山林铁相关工程。当时他提出安全第一、全线通车及结合文化等要求,因为涵盖各种旅游需求面貌,才能达到旅游的价值。 总统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我们不仅要保存文化、推广文化,还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嘉义要发展文化观光,应将重点放在“南院、铁道、阿里山”。他感谢林业及自然保育署林华庆署长剑及履及,协助推动阿里山林铁的相关工程。未来,政府也会继续执行“大阿里山轴带百年跃升建设计划”,让铁道的效益持续发挥,进而带动嘉义观光产业,吸引更多外国观光客来台。
农业部表示,阿里山林铁本线因为莫拉克风灾造成沿线柔肠寸断,复建工作受限交通不易、坡度陡峻、地质破碎等困境导致复建工程极为困难;好不容易到2015年终于修复,在即将全线通车前夕,又因杜鹃台风造成42号隧道严重崩塌而告中断。

由于路基完全流失,经多方评估,42号隧道重建舍弃原线,而选择向山侧内部退缩,远离崩塌面的弯绕路廊,新建长达1,106公尺的隧道,施工前除了经过在地邹族部落咨商同意,也因为林铁全区国家级文化景观的身份,而经过文化资产审议。

此外还因为在高山地区的开凿隧道行为,经过长达三年的环境影响评估,才在2021年正式开工。42号隧道新建期间,同样也面临高山物资运输艰钜的难题,且山区湿度高、温差大,经常下午就起雾,能见度差,工时大幅缩短;加上疫情期间人力短缺,复遭遇俄乌战争导致炸药短缺,施工期间所面对的艰困情境,使今日林铁全线通车,更显不易。

林业自然保育署署长林华庆引言表示,阿里山林铁长达15年的复建,靠的是同仁与协力厂商戮力同心,与农业部的全力支持,始能克服重重挑战。但攸关阿里山林铁永续营运的一个重大转捩点,是总统赖清德在行政院院长任内,核定“阿里山林业铁路及文化资产管理处”,并于2018年7月1日正式成立,让这条世界级的百年铁路,首次有了与其身份相符的专责营管机构与清楚的文化资产定位,其后行政院也以前瞻计划大力支持经费。

也因此,在林铁文资处成立以后,除了积极复建42号隧道,还配合林业保育署打造“阿里山林业文化生态轴带”的政策,针对沿线场站与历史空间修复优化、路线安全提升、车辆更新、服务美学等重要工作同步开展,让阿里山林铁能在诞生百年后华丽转身。

农业部部长陈骏季表示,阿里山林业铁路的全线通车,实现了从嘉义直通阿里山的便利,更延续了这条百年铁路的风采与使命,是许多伙伴的辛勤付出,使得这一重要时刻得以实现。这条林业铁路不仅是一条交通运输工程,更是我们对自然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的坚定承诺。全线通车后,它更将成为台湾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探索阿里山的自然美景和丰厚文化底蕴。
赖清德总统感谢促成林铁全线通车,无私付出与奉献的工作伙伴,除了农业部、林业保育署及林铁文资处的同仁,也包含在工程施作、边坡监测、美学导入、车辆设计、车站维护、历史场域活化等所有参与协力的团队,是他们的付出,成就林铁今日的风华。阿里山林铁不仅肩负运输的任务,它更承载着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历史追忆与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林铁的全线通车,不仅是交通上的串联,更是与铁路沿线聚落文化及经济的并联。
阿里山林业铁路全线通行后,透过列车在林间穿行,将阿里山森林生态与林业历史、聚落文化交织,而下一个阿里山林铁的百年历史,也将以铁路沿线轴带的发展,壮阔的山景及充满底蕴之文化遗产,引领大阿里山与嘉义地区迈向永续与繁荣。◇
责任编辑: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