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青少年染性病创六年新高 疾管署分析三原因

人气: 27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4年07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玟茹台湾台北报导)据疾管署数据显示,去年13到18岁青少年的淋病和梅毒病例,创下6年新高,其中淋病增加2.5倍,梅毒增加2.2倍。疾管署认为,欧美同样也有增加趋势,主要传播途径为不安全性行为。年轻个案成长研判与性行为年龄下降、交友软体,或网路发达可快速联系等有关。

据统计,国内淋病从2018年的4167例增加到去年8204例,创下近6年新高,其中13至18岁年龄族群增幅最大,从2018年的191例到去年增加到667例,成长2.5倍。

梅毒方面,也从2018年的7777例到去年增加到8277例,创下近4年新高,其中13至18岁从2018年的81例增加到2023年的262例,成长2.2倍。

疾管署表示,梅毒常见症状包括无痛性溃疡与硬性下疳、皮疹等,若未接受适当治疗,晚期则会出现“梅毒肿”、“心脏血管性梅毒”或“神经性梅毒”;此外,孕妇感染梅毒未接受适当治疗,梅毒可透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导致胎儿死亡或先天性梅毒等不良结果。

至于淋病方面,常见症状包括尿道化脓,排尿有刺痛或灼热感,女性感染后大多症状不明显,因此常被忽略,若没有及时接受治疗,不论男性或女性,都可能造成不孕,也可能导致泌尿生殖系统外的感染,如直肠、咽喉部的感染、淋菌性结膜炎等。

梅毒和淋病都是经由皮肤、黏膜和血液传染的性传染病。疾管署副署长曾淑慧向《大纪元时报》表示,国内淋病、梅毒疫情增加,欧美也有相同的趋势,主要传播途径为不安全性行为,推测可能是新冠疫情趋缓,民众性活动及就医行为增加,进而使筛检、通报量上升。

至于年轻族群增幅较高的原因,曾淑慧认为,应是人数少造成看起来较多,年轻个案成长研判与性行为年龄下降、交友软体,或网路发达可快速联系等有关。

目前正值暑假期间,曾淑慧也呼吁,享受假期之余,也别忘保护自己,预防性传染病就是要做好防范措施,包括全程正确使用保险套及搭配水性润滑液、有不安全性行为者定期筛检与及早就医诊断治疗。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