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仆人怎得变身为太守?一介贫儿又怎成了皇帝亲信呢?

作者:允嘉徽
他们的行止之善出于本心,犹如云之出岫。(Shutterstock)
他们的行止之善出于本心,犹如云之出岫。(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3233
【字号】    
   标签: tags: , , ,

在《后汉书‧独行列传》中,记载了一些感人的人物事迹,在乱世中,他们的精神、义行受到上天的嘉许,人生非常精彩。对我们当下的时代,当也有一些启迪。本文讲的是一个仆人和一个贫儿的人生故事。

仆人李善:忠义赤诚 积德改命

李善是一个卑微的家仆,他为何能得到皇上的青睐成为县令,后来又升迁为太守呢?

李善,字次孙,是东汉南阳淯阳人,原本是同县李元的家仆。在建武年间,疫病肆虐,李元一家相继去世,只剩下一个刚出生几周的孤儿李续和大量财产。诸奴婢们私下共谋,想要杀害孤儿李续,瓜分财产。李善对李家的不幸深感悲伤,但自身无力制止这些阴谋,于是偷偷带着李续逃走,隐藏在山阳瑕丘一带,亲自哺育他,喂养他乳汁。李善甘愿住在潮湿的地方,让李续住在干燥处,无微不至地照顾他。

李续虽然是个孩子,李善却像侍奉主人一样,有事总是长跪请示后才去做。邻里感动于李善的行为,纷纷效仿他的义行。李续长到十岁时,李善带他回到原籍,重整家业。他向官吏告发那些奴婢;官府将他们全部捕杀。当时钟离意是瑕丘的县令,他上书推荐李善,褒奖他的义行光武帝下诏,任命李善和李续同为太子舍人。

显宗时,李善被征召入公府,因能够处理复杂事务而屡次得到升迁,最终成为日南太守。从京师赴任途中,经过家乡淯阳,李善特地去祭拜李元的墓。距离墓地一里时,他脱下朝服,拿着锄头除草。到达墓前,哀伤深恸,哭得很伤心。他亲自烧火做饭,准备祭祀的食物。哭泣着祭拜说:“主人夫人,善在这里。”他在墓地尽情表达哀思,数日后才离去。

李善到任后,为政仁爱、惠民,安抚当地的异族。后来他又被调任九江太守。

贫儿刘茂忠孝无畏 乱世清流

刘茂,字子卫,是东汉时代太原晋阳人。他年幼时父亲去世,他成了孤子,独自一人侍奉母亲。家境贫困,他以劳力养家,孝行在乡里受到传颂。贫困的环境,没能压制刘茂精进的动能,他时时不忘学习,成年后的他以《礼》经之专长,教授了数百名学生。哀帝在位时,他被推荐为孝廉,几次升迁,最后成为五原属国。母亲去世后,他辞去官职守丧。守丧期满后,他被任命为沮阳县令。当时适逢王莽篡位,刘茂辞官隐居在弘农山中教授学生。

建武二年,刘茂返回,担任门下掾。当时赤眉军二十多万人攻打郡县,杀害官吏。刘茂背负太守孙福翻墙藏在洞穴中,躲过一劫。当晚,他们逃到盂县,白天躲藏,夜晚出来寻找粮食。经过一百多天,敌人撤退,他们才得以返回府中。

次年,朝廷下诏征求义士,孙福推荐刘茂,说:“臣在赤眉攻击时,吏民逃窜,臣被贼围困,命悬一线,幸得刘茂救我出城,保住性命。茂与弟弟冒着命丧贼人刀下的危险,翻山越野送粮,保住了我和家人的性命,节义尤高,应当表彰擢升,以激励义士。”

朝廷立即征召刘茂为议郎,升迁为宗正丞,后来升任“侍中”[1] ,直到去世。“侍中”是得到皇上信任的人,可以往来殿内东厢奏事的皇上亲信(参见《通典‧职官三‧宰相》)。

李善和刘茂他们的出身或卑贱或穷苦,然而他们却都有着不泯没于穷困卑下的高贵精神——发扬了忠孝节义的节操,天人共感,最终他们的善行也都得到了上天给予甜美的回报。

注释

[1] 孟康注《汉书》曰:“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等为外朝。”

资料来源:《后汉书‧独行列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北伐曹魏,统一中国,这是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时,所提出的复兴汉室的方略。
  • 江东子弟多才俊。他们虽生于温柔水乡、富庶之地,却有一股任侠好义、身先士卒的武人气概。在三国时期,开基之主携猛将虎臣,共同在历史上留下了一连串饱蘸血与火的响亮名字。一对凌氏父子,便赫然出现在这张东吴英雄榜中,留下了一段段慷慨悲壮的战争传奇。
  • 中平元年(184年)的阳春时节,在一个桃花簌簌、漫天飞舞的园林中,三个一见如故的青年俊杰焚香结拜,共同许下“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誓愿。从此,三兄弟征尘作伴,携手打下一片天地。
  • 塞外的大草原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蒙古部族。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的一天,居住在斡难河畔的“黄金家族”后裔——乞颜族落,迎来了一桩大喜事,首领也速该的长子降生了。这个婴儿一出生就不平凡,手中握着一块坚如红石的血块。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