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06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台湾屏东报导)屏东来义乡义林部落新建的烘烤芋头窑还未正式启用,部落厨房志工们大家齐聚工寮,为了测试窑烤,准备一整天的烘芋头工作。早上,穿着传统服饰的ina (女长辈)和ama(男长辈) 们陆续到达,有的带来生鲜芋头,有的带着已经预先烘过的芋头,还有人带来中午要煮的食材。



负责烘烤的赵钱山ama和大家一起祷告,祈求今天的芋头干顺利又好吃。他感谢祖先传授制作烘烤窑的技艺,以及大自然赐予的粮食。


ama事先采收了60公斤的小山芋,因为过了采收期,他担心烤出来的芋头干会有口感问题。果然,在他的监控下,60公斤的小山芋经过烘烤,缩水成为10公斤的芋头干。


活动中,古万报 ama 担任解说员,介绍过去怎么烘烤芋头及相关故事。赵钱山专心生火,指挥大家依序放好大小山芋。接近中午,大家拿起篮子,将烘烤好的芋头干倒进“去皮”筛网上,合力去皮。

挂在芒果树上的“芋头干去皮”器具是古董级的传家宝,由赵钱山的父亲建造,使用至今已近一甲子。在去皮后,ina们教大家如何挑选烘好的芋头干,因超过采收期,有些芋头干不太理想。

挑选芋头干的过程中,大家听着原民歌谣,聊起部落务农和在台北工地做工的故事。中午时刻,大家一起享用排湾经典料理“腌肉树豆芋头佐刺葱叶杂菜汤”,族语称为pinu ljecengan ada vasa a valeng。

这次活动让我们了解到,一包百元的芋头干,从采收、整理、分类、烘烤、去皮到拣选,都是一段艰辛合作的过程。希望未来能透过互动体验,让更多人了解部落的重要食农文化。


责任编辑: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