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节气与生活】

为何说夏至一阴生?天道地道示常道

作者:容乃加
夏至!夏至是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日。老子说:“天道极即反,盈即损。”(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479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璿枢(*北斗)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炎夏)景,今日一阴生。

——《夏至日作》中唐‧权德舆

夏至是在每年6月20—22日之间到来。在北半球夏至是一年中“白日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2024年的夏至是6月21日。从地球运转的现象来看,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古人称这天叫做“日北至”,也就是太阳直射地球到了最北位置。过了夏至,太阳直射线逐渐南移,随之在北半球的白日就慢慢变短,相对地黑夜慢慢增长。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夏至:一岁算来今夕短 今日一阴生

说起夏至,常听说“一岁算来今夕短”,说明夏至是一年中“日最长、夜最短”的一天,这现象和“冬至”刚好是反衬的;又说“今日一阴生”,指出夏至是天地阴阳损益的变化转捩点,对应《孝经纎》所说:“夏至阴气始动。”说明天地阴阳循环的一个重要现象:从冬至以后直到夏至这半年之间,阳气处于上升阶段;从夏至起直到冬至为止,则是处于阳气下降而阴气上升的循环阶段。夏至是黄历五月中气,五月之卦是姤卦,卦爻是五阳一阴,一阴起于下,对应夏至“一阴生”的现象。

夏至一阴生。(Shutterstock)

夏至显示:“极而反 盈而损”之道

我们都能感受到,一年中当夏至来时,就是炎夏到了!天气极端炎热起来,天地阳气达到极点了。《白虎通德论‧卷四‧诛伐》,解说了夏至阴气萌生,为何反而天气大热呢?乃因夏至一阴生,阴气起于地把阳气推而上,故而大热。(“夏至阴始起,反大热何?阴气始起,阳气推而上,故大热也。”)

夏至之后将怎么变化呢?老子说:“天道极即反,盈即损。”(见《文子‧九守》)。从夏至日阴气起,阴渐长阳渐消,所以古人不贺夏至。如蔡邕《独断》所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起,故不贺。”

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提醒人因应天象,戒慎阴长阳消的人事循环现象。中国有“一叶知秋”的成语,点出一种处世之道——见微知著,从事情的微小迹象,就能预知它显着的发展趋势,并预先作准备,也是这个道理。

地上无宿花对应夏至  给人悟道

在夏至物候中,有一种“无宿花”以极速走完它的一生,反映夏至后的阴阳之变的现象,那就是木槿。木槿自古就留给人鲜明的印象,《礼记‧月令》就记载“仲夏之月木槿荣”。在夏至的蝉声轰鸣中,木槿展开明媚的花颜,反射艳阳的光华,传递仲夏的热情。

仲夏之月木槿荣;木槿是夏至之花。(Shutterstock)

木槿这种夏至之花,又叫玉蒸、朝菌、日及、朝开暮落。花如其名,木槿的艳丽只有一日荣光,短暂是她的宿命。看木槿花的一生,在清晨见光而荣,日中而衰,至夕就凋零了,唐诗人白乐天给木槿取了“无宿花”之名,传达了美丽不过夕,生命无常的讯息。这种讯息也是夏至这节点传递给人间的提醒!想想,多少人能从木槿的朝颜夕凋中,警惕在宇宙的时空中人生之苦短如无宿之花呢?所以说,看透了这一层道理,就明白为何不庆贺夏至了!

“天垂象 见吉凶”示天道

周朝就有夏至祭地仪礼,《通典‧礼三‧郊天下》记载“夏至祀皇地祇(神)”。祭典在皇城外北郊举行,天子率领群臣在夏至到皇城外北郊祭祀大地之神,并祀五帝,虔诚祈祷风调雨顺、民安物阜。

然而,这些年来的夏天,大地异象频发,尤其是无神论红祸肆虐的中国大陆,今年夏至来前已经是非常不安宁,异常的干旱交错异常的大水,超常的灾害,改写有史以来的灾害纪录比比皆是。近年更有夏天下雪,冬天打雷,地震频发,异常的天象⋯⋯都是阴阳错位的警讯。

2024年6月18日,中国河南省信阳市胡店乡一村庄,一片旱田受旱情影响,农作物已经枯黄干死。也有的田地里龟裂。 (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阴阳错位的天象,其实是来自上天的警讯,人间有无道之事,天垂异常之象。《易‧系辞上》说“天垂象,见吉凶”,中华文化都坚信这是上天透过天象示现人间的大是大非。古代的“六月雪”为窦娥含冤昭雪是一个小例子。而今共产红祸泛滥的一片大地上,密集地发生着令人怵目惊心的异象,能是偶然吗!中共以国家之名集团操作迫害人权、“活摘器官”牟利之恶行在彼地发生二十年而不悔过、回头,军警公检司法医一条龙作业的犯罪集团远离了天道仁义,许许多多人和它这红魔沆瀣一气,或为它推波助流,那么天谴就不会是偶然的了。

天候异象也是上天慈悲的警讯,若能在异象示现中悟道而悔改,远离非人的中共红魔邪恶组织,当会有一线生机。在一年之中,夏至标志阴阳循环消长中阳气极至而阴气萌生的重要转变,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也多反映敬慎自然变迁的生活态度,从其中悟出天人合一之道,顺天道而安居。而不管处在怎么的大环境中,个人的善念善行则是得天加持的护身符。如果我们能从夏至节气的天象变化中,学得古人一丝丝对天地的虔敬与自我修持,当会得到天祐的平安幸福!@*

——看更多【节气与生活】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 月全食发生时,月球表面若呈现暗红色或红铜色,在西方称为“血月”(blood moon),西方《圣经·启示录》以血月预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关。中华文化中也早有对此现象的观测,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气覆月或月如血光来形容,是属于天文异象中“月变”的一种,在历朝历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历史记载。西方和中土对此天文异象的记载虽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类的概念,那是什么呢?
  • 孔子针砭时弊,言简意赅,这里讲的三种情况,都是身边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讲修养,要讲礼,就从这三点做起,实实在在的,那么人就会不一样了,社会风气就能好起来。
  • “六代乐舞”之首,就是黄帝的《云门大卷》。据《史记》等典籍记载,黄帝以“云”命名百官,军队也称为“云师”。 云门即是天门,世上人都来自天上,《云门大卷》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