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有知】

一个空间通连两个时空 奇特梦境竟然真实不虚

作者:怀忍忍
一个空间、两个时空的奇遇。(孙明国/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4173
【字号】    
   标签: tags: , , ,

清末民初知名人物郭则沄的《洞灵续志 卷五》记载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故事。故事主角是位村民,曾在一年的冬天到邻镇探望亲友的路上经历了一段“奇特遭遇”,而他的梦境竟然对应上了现实中的实况。以下来说说这位村民经历的遭遇:

这个村民,一次往邻镇探望亲友,路上突然大雪纷飞,天色渐暗,让他陷入了困境。他身处荒野,前不着村后不巴店,幸好看到路边有座荒废的古庙,就暂时到庙中栖身。

这座古庙还挺大的,他在一间小室中休息,进入了梦乡。梦中的庙宇是他所在的庙宇,然而却是富丽堂皇,而且庭院内车马云集,来了许多位神明聚集在一起,正在讨论重要事情的样子。他隐藏着自己,惊讶地观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忽然,一名穿绿衣的差役向诸神报告说:“还缺一个车夫,正好有活人的生魂在此,可以让他当个临时车夫。”神明点头同意了。差役就把他喊出来。他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早就曝光了,任何事都瞒不过神眼。

他被神明们指派,驾一车随行,来到了一个村落,在村口有位白胡子老人恭候着众神大驾光临。原来是当地的土地神。他们跟随土地神去到一处大宅前,院落鳞次栉比,极为豪华。有位领头的神明直接入内,吩咐土地神说:这户人家因为恶贯满盈,将交由火部行刑处死,奉天符旨意不可让一人漏网逃脱。于是众差役丈量豪宅土地、清点房屋,核实其家庭人口。任务结束后,他们返回古庙,绿衣差役向他致谢并给了他一百文钱作为报酬。

他醒来后,发现大雪已停,于是继续上路,才走几步,脚滑跌倒,意外地在雪中发现了一串铜钱——正如梦中差役给他的一百文钱之数!

当他抵达邻镇亲友家,才知道附近发生了一场惨剧。镇上一个富豪的大宅在夜间失火,由于冬季门窗紧闭,整个家族中没有一人得以逃脱。村民们认为富豪家遭灾死绝,是恶有恶报的结局。因为该富豪采用不正当手段发家,平日长期操控高利贷,横行霸道,干了很多坏事,并与贪官污吏勾结,人人畏之如虎,却拿他没有办法。

于是这位村民将自己在古庙里元神离体所见的经历说了出来,所有人都感到这是一种神秘力量执行的因果报应,无不叹服报应不爽!

他这个经历意义深刻,显示出人间祸福实非巧合,天道有知,善恶有报,冥冥中诸神在执行着因果的报应。
——
附记:记载这则故事的《洞灵续志》作者郭则沄(1882年—1947年,字蛰云,一字养云、养洪,号啸麓),着力于搜录真实的奇闻异事,其真实性应该是可信的。

郭则沄具有风骨,出身官宦之家,是湖广总督郭柏荫曾孙、礼部右侍郎郭曾炘长子、朴学大师俞樾的曾孙女婿。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进士,同年闰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回国后历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之二等秘书官、浙江金华知府、浙江提学使、浙江温处道道台等。抗战爆发,北平沦陷后,他拒任伪政府“礼制会顾问”“北京政权秘书长”等职,仅在国学书院任导师。民国建立后,历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厅秘书、政事堂参议、铨叙局局长、兼代国务院秘书长、经济调查局副总裁、侨务局总裁。@*◇

责任编辑:王愉悦#

推荐阅读

【天道有知】善恶报应何时报 神佛皆有安排

【未解之谜】灾难背后有玄机 何人能逃离生死劫数?

【未解之谜】冥府见闻 真实存在的生死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朝江苏溧阳县县衙中,有一名掌管刑事诉讼的书吏,姓焦。他为人正直,常常为众人排忧解难,因此为乡人所尊敬。他邻居家的儿子,年龄不到十八岁,但却好勇斗狠,焦某少不得为他调解事端,是故邻家子对他十分感激。
  • 更多证据显现,灵魂真的存在,拥有多世记忆!前世残酷折磨囚犯,泰国医院院长怎样才能还清罪业?《未解之谜》
  •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偿还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阳间法律无法审判,上天也绝不饶过,无论时间长短。有的是当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个发生在清朝的神异故事就在告诉世人:无论何时害了人命都难逃报应的。
  • 古今中外,在剧火的大灾难发生时,谁能让“神出手”得到奇迹福祐呢? 本文这些真人实事给了我们参考的好指引!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善有善报,可能是事后报,也可能是立即就报!报应不爽呀!
  • 清朝撰写《劝戒录》的梁恭辰的父亲曾担任江苏布政使,与苏州江铁君是以诗文相交的朋友。江铁君曾出家为僧,后又还俗,回归儒学,不过他应该还是相信因果报应的。他曾讲了这样几件离奇之事。
  • 常人中有“好人没好报”这样的说法,意思是有些人做了善事,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善报,甚至还遭遇不好之事,因此感觉老天不公,甚至抱怨老天。殊不知天理衡量着一切,祸福早已注定,好人遇到的坏事,恰恰是老天在帮你消减之前的罪业,以让你在消减完罪业后,来世得福报。清朝梁恭辰编撰的《劝戒录》中记述了两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 清朝安徽商人汪某,在浙江一带从事盐业生意。他性格素来豪爽,虽每日与钱打交道,却并无利欲之心。
  • 善有善报,自古不虚。据清朝梁恭辰的《劝戒录》记载,浙江仁和县(今杭州市)有一位汪先生,世代经营盐业,家道殷实。
  • 人们常说善恶有报是天理,那么如果心有所求的善举,善报又如何呢?若仅是心生妒嫉的一念也会遭恶报吗?这两个故事耐人寻味。
  • 人间善恶报应的事,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因为直接的报应较少让人亲见。但是昭昭天理,总有时会向世人直些显相,让人不得不信,这也是上天挽救迷中人的一种方法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