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的修炼文化

作者:云升
图为清 赫达资《丽珠萃秀册.秦弄玉》。(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87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说起修炼,对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一定不陌生,不论是远古时期黄帝的乘龙飞升,还是秦始皇、汉武帝对神仙的笃信,抑或是八仙得道、唐僧西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的半壁江山,都与各朝各代的修炼者所留下的事迹息息相关。就连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些地名,也都和修炼者有着莫大的关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与修炼人有关的地名。

茂名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说起它的由来,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位叫潘茂名的修道人。根据《茂名县志》记载,潘茂名于西晋太熙元年(290年)生于高州根子镇潘坡村(在今天茂名市境内),他年少时就通经学、解周易。

有一天,他进入山中,恰好遇到两位道士在对弈。他在旁看了很久,一位道士问道:“你也懂得下棋的玄妙?”潘茂名回答道:“入由蛇窦,出似雁行。”意思是入门学下棋时好似从蛇洞进入,入口很窄,很难学,但学进去后,好似大雁飞行一样,有着广阔的天地。

道士听了他的话,认为他很有悟性,便收他做了徒弟。从此,潘茂名随师父入山修道,“朝汲泉水于观山,暮洗术于鉴水,采丹田之芝,煮白石之髓,嚼瑶笋之芽,餐碧柰(nài)之蕊,勤洗伐而脱尘凡,取精华而去渣滓。”(《高州府志》)

二十年后,潘茂名道成出山,他悬壶济世,行医为民,做了许多好事。当时的朝廷听说了他的美名,曾三次召其入朝为官,都被他谢绝了。

在岭南居住期间,潘茂名遇到了瘟疫肆虐。为了挽救那一方百姓,他炼制丹药为人治病除瘟。岭南民众非常感激他,视他为“医神”。

为表彰潘茂名的功德,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于罗州增设县治,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茂名县。唐贞观八年(634年),又以其姓设置潘州,辖茂名县。茂名二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桐庐

桐庐地处浙江西北部,钱塘江中游,三国吴黄武4年(225年)置桐庐县。桐庐地名源自于一个传说。

按《严州府志》:“桐君不知何许人,亦莫详其姓氏。尝采药求道,止于桐庐县东山隈桐树下。其桐枝柯偃盖,荫蔽数亩,远望如庐舍。或有问其姓者,则指桐以示之,因名其人为桐君县,为桐庐江,为桐江溪,为桐溪岭,为桐岭,而山亦以桐君名焉。或曰黄帝时尝与巫咸同处方饵,未知是否。”桐君曾在此地采药炼丹,有人问他姓名,他以手指桐树为姓,后世称桐君老人,乃是中药之鼻祖,千百年来,都受着这方百姓的香火。

桐君的生平难以考证,但他却以这样一种特殊方式被记载进了历史和现实中。可见,桐君和潘茂名一样亦是一位修炼得道之人。

有意思的是,桐庐在历史上曾置严州府,“唐武德四年,置严州治此。”(《读史方舆纪要》)而严州的名称来自于另一名隐士——严子陵。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好友,很有才德。光武帝几次请严子陵出山辅佐都被他拒绝了。为了请严子陵出山,有一次,光武帝找严子陵叙旧,到了晚上,他们睡在了一起。后来太史奏报有客星犯帝星的天象,却不知是那天晚上严子陵睡觉时把脚压在了光武帝的肚子上。“光与帝卧,足加帝腹上,太史奏客星犯帝坐甚急。”(《后汉书》)

可是光武帝最终还是没能挽留住严子陵,正如他对光武帝所说:“昔唐尧着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后来,严子陵辞别了光武帝,抱道高栖于桐庐富春山。看来,修道者的境界,确非常人所知。

严子陵像。(公有领域)

凤翔

凤翔位于陕西省关中盆地,宝鸡市东北部。秦孝公时此地称雍县,到唐朝时,唐肃宗时改名为凤翔县。关于凤翔地名的来历,南宋《方舆胜览》载:“周之兴,鸑鷟(yuè zhuó,凤凰)尝鸣于岐,翺翔至于南而集焉。是以西岐曰凤翔府,南岐凤州。”同样是来自于修道之人的故事。

《太平广记》记载,有得道者名叫萧史,外貌如同二十来岁。他非常善于吹箫,可以吹出凤凰般的鸣叫声。秦穆公有个女儿叫弄玉,也非常善于吹箫。后来两人结为夫妇,萧史便教弄玉吹奏凤凰的叫声。就这样练习了十多年,弄玉终于吹奏出了凤鸣声。凤凰也因此被她的笛声吸引,停在了他们的房子上。

秦穆公知道后为他们造了凤台,夫妻二人就在凤台辟谷修炼。数年后,弄玉乘着凤,萧史乘着龙,白日飞升而去。

李白有诗云:“嬴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影灭彩云断,遗声落西秦。”(《凤凰曲》)夫妻二人同日得道飞升的事迹或许在修炼界也是非常少见的。

萧史非常善于吹箫,可以吹出凤凰般的鸣叫声。(公有领域)

结语:

中国的传统文化乃是神传之文明,蕴含着深邃的智慧。这些和修炼者有关的地名流传至今,似乎也在告诉着人们:人间乃是一个巨大的修炼场。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其实每一个人都在被考验着。人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行,每一次善与恶的选择,或许都是人们来世“修炼”成功与否的凭证。

——转自正见网(有删改)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