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12月08日讯】(大纪元记者侯骏霖台湾台北报导)诈骗集团利用加密货币等虚拟资产企图躲避警方追缉,让司法案件不断窜升,金管会推出虚拟资产监理框架,自12月起上路登记制,获得金管会许可才能营业。专家认为,除了登记制,明年专法将规范内控、客户资产保护等,建置成本拉高的结果,预估已完成洗钱防制声明的26家虚拟资产业者、恐半数无法通关。

综合媒体报导,在政府积极打诈下,虚拟资产专法草案预计明年出炉,而虚拟资产登记制已于今年12月上路,业者必须向金管会申请、取得许可后才能从事服务。
台大法律系教授杨岳平指出,登记制不但要求洗钱防制,也规范内控、客户资产保护等,监理框架和强度几乎比照传统金融业,业者成本将明显攀升,若专法约束力进一步强化,现有26家虚拟资产平台(VASP)业者,可能无法全数过关。
近期金管会金检虚拟货币交易所,由于客户审查疏失等因素,开罚币托(BitoPro)、MaiCoin各150万元,形同“各打五十大板”,宣示政策不可能放松监管力道、将逐步收紧,未来虚拟资产行业将自然形成窄门。
虚拟通货公会理事长、币托执行长郑光泰表示,法遵成本是必要投资,也必须遵守,公会将持续辅导业者与各机关强化联防,但登记制到专法的过渡期仅1年时间,虚拟资产行业将难站稳脚步。
针对金管会要求,可能让虚拟资产业者的建置及营运成本拉高到银行水准,但营运业务受限,有获利不相匹配问题。对此,郑光泰认为,法规要求更多将推升资安风控成本,建议登记制到专法的缓冲期应该要1至3年,专法也应考量公司在市场的立足点。
责任编辑:郑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