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西螺阿财汤圆 从传统到创新的感人故事

西螺飘香五十年的阿财汤圆。(黄筱沄提供)
人气: 71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4年12月08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台湾云林报导)位于云林西螺的阿财汤圆,已有五十多年历史,是黄家父女一代又一代坚守的传统事业。黄筱沄是这家传统汤圆店的第二代,从小跟随父亲在厨房里忙碌,闻着浓浓的米香长大。她说:“爸爸常说,做人要纯粹,做汤圆也一样。”这句话成了她一路以来的坚持。

传承五十年的家族味道

阿财汤圆,已有五十多年历史,是黄家父女一代又一代坚守的传统事业。(黄筱沄提供)

接续父亲的作法,黄筱沄坚持选用浊水米制作汤圆,从浸泡米、磨成浆到手工制作,每个步骤都用心坚持。传统的纯米汤圆,以其细腻的米香和弹韧的口感著称,深受在地人的喜爱。这样的做法,既繁琐又耗时,但黄家人从不为节省成本而妥协。

接续父亲的作法,黄筱沄坚持选用浊水米制作汤圆。(黄筱沄提供)

传统汤圆的纯粹坚持

如今市面上的汤圆多数由糯米粉制成,为了延长保存期,还会加入修饰淀粉等添加物。然而,这样的汤圆不仅口感偏硬,放置过久甚至会失去原本的形状与风味。黄筱沄却选择继承父亲的手工工法,从浊水米开始,经过三小时的浸泡、磨浆,再制成粿馅,制作出真正有米香的纯米汤圆。

市面上的汤圆多数由糯米粉制成,为了延长保存期,还会加入修饰淀粉等添加物。(黄筱沄提供)

她说:“纯米汤圆煮熟后,即使隔天再加热,还是保持原来的Q弹,这是粉制汤圆永远无法达到的。”即便传统手工制作的成本高、耗时长,她始终相信,这份纯粹的味道值得每一分努力。

她说:“纯米汤圆煮熟后,即使隔天再加热,还是保持原来的Q弹,这是粉制汤圆永远无法达到的。”黄筱沄。(黄筱沄提供)

冬夏分明 汤圆也有季节性

黄筱沄提到:“我们的汤圆有冬天版和夏天版,这是因应不同季节的需求而设计的。”这样的用心,让阿财汤圆在传统之外,更展现了科学与创新的结合。

黄筱沄提到:“我们的汤圆有冬天版和夏天版,这是因应不同季节的需求而设计的。”(黄筱沄提供)

夏季汤圆的特性在于“软中带韧”。因为夏天主要是搭配锉冰或冷饮食用,汤圆的软度必须适中,且遇冷后不会变硬。然而,这种汤圆若用来煮热汤,可能会因受热过久而过于软烂,影响口感。

夏季汤圆的特性在于“软中带韧”。因为夏天主要是搭配锉冰或冷饮食用(黄筱沄提供)

冬季的汤圆则专为热食设计。黄筱沄说:“冬天的汤圆需要在高温中维持Q弹,不会因长时间受热而软烂。”这样的特性让汤圆在冬季热汤中仍能保有理想的口感。

这项冬、夏汤圆的差异,最早是黄筱沄从父亲的制作经验中学到的。“爸爸早年就开始研究不同气候下汤圆的性质,我则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如今,她将这些技术融入产品中,并向顾客解释这其中的巧妙区别。

“爸爸早年就开始研究不同气候下汤圆的性质,我则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黄筱沄。(黄筱沄提供)

探索创新 让汤圆走进年轻人世界

尽管阿财汤圆深受老顾客的喜爱,大学选读餐旅系的黄筱沄意识到,想要延续这份事业,必须吸引年轻一代的注意。“现在的年轻人不只追求美味,还希望食物有趣、有故事。”于是,她开始结合当地食材,推出多款创新口味的汤圆,包括金沙起司汤圆、酱烧松阪猪汤圆和药膳麻辣汤圆。

结合当地食材,推出多款创新口味的汤圆,包括金沙起司汤圆、酱烧松阪猪汤圆和药膳麻辣汤圆。(黄筱沄提供)

这些创新口味成功打入市场,不仅成为餐桌上的新选择,还能作为火锅料使用,让汤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甜食印象。黄筱沄提到:“我们与云林的养虾、酱油、麻油业者合作,把在地的特色食材融入汤圆,希望让更多人发现,汤圆也可以很高级。”

黄筱沄提到:“我们与云林的养虾、酱油、麻油业者合作,把在地的特色食材融入汤圆,希望让更多人发现,汤圆也可以很高级。”(黄筱沄提供)

团购模式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汤圆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口味上,黄筱沄还以团购方式推广产品,成功吸引了年轻消费族群。她观察到,现在的消费者更习惯在网路上购物,透过团购不仅能降低运费,还能快速建立品牌知名度。

黄筱沄还以团购方式推广产品,成功吸引了年轻消费族群。(黄筱沄提供)

为了迎合小家庭与单身族的需求,她特别推出五颗装的小包装汤圆,不仅方便保存,也符合现代“少食化”的趋势。她说:“很多北部的顾客都反映,传统大包装的汤圆吃不完,这样的小包装更符合他们的生活方式。”透过团购的推广,阿财汤圆的创新口味逐渐走红,成功在年轻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为了迎合小家庭与单身族的需求,黄筱沄推出五颗装的小包装汤圆。(黄筱沄提供)

技术突破 传统工艺的新里程碑

纯米汤圆制作过程繁琐且保存不易,是许多同行不敢挑战的原因。黄筱沄凭借多年的经验,投入大量时间与资金,改良制作工艺。她花了好几年时间,解决了纯米汤圆容易龟裂的问题,让产品能够保存更长时间,同时保有弹韧的口感。

黄筱沄创新推出五行汤圆,加入姜黄、红趋等材料。(黄筱沄提供)

不仅是汤圆,她还在传统粉粿制作上取得突破,成功研发出不加防腐剂却能保存十天的粉粿。她解释道:“粉粿的关键在于淀粉熟化的时间与温度,只要掌握得当,就能延长保存期。”这款顶级粉粿在台北市场卖到一盒100多元,深受消费者喜爱。

黄筱沄:“粉粿的关键在于淀粉熟化的时间与温度,只要掌握得当,就能延长保存期。”(黄筱沄提供)

创新与传承的平衡

对黄筱沄而言,传统与创新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她希望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让汤圆成为更有故事性、更具竞争力的商品。“汤圆有无穷的可能性,只要用心去做,就能找到属于它的市场。”

“汤圆有无穷的可能性,只要用心去做,就能找到属于它的市场。”黄筱沄。(黄筱沄提供)

她透露,未来计划开发更多适合现代人的汤圆品项,例如即食火锅汤圆、适合冷冻保存的小包装汤圆等,让汤圆不再只是特定节日的食品,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她也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为传统工艺注入新的生命力。

未来计划开发更多适合现代人的汤圆品项,例如即食火锅汤圆。(黄筱沄提供)

一碗汤圆 承载的不只是美味

阿财汤圆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历程,更是一代人对家乡味道的守护。黄筱沄以“做事如做人”的精神,坚持纯米汤圆的制作工艺,同时透过创新让汤圆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她用行动证明,传统的价值不会随时间消逝,只要加以创新,就能焕发新的光彩。

黄筱沄以“做事如做人”的精神,坚持纯米汤圆的制作工艺。(黄筱沄提供)

每一颗汤圆,都是一份心意;每一碗汤圆,都是一段感人的传承故事。当我们舀起一碗汤圆,品味的不只是那浓郁的米香,还有背后那份对家乡的深情和对传统的敬意。

每一颗汤圆,都是一份心意;每一碗汤圆,都是一段感人的传承故事。(黄筱沄提供)

责任编辑:陈玟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