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12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桃园报导)农业部茶及饮料作物改良场(简称茶改场)为因应茶产业在消费市场中求新求变的需求,并面对缺工、能源消耗等现代农业面临的诸多挑战,积极开展,创新突破。经过长期研究与技术整合,成功研发一款兼具省工、低碳及多元风味特点的创新茶类-“台湾橙茶”。新茶类以其独特风味和环保制程,展现了兼顾品质与永续发展的理念,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健康茶饮的需求,同时减轻茶产业对环境的负担。

茶改场场长苏宗振说明,“台湾橙茶”已申请注册商标,相关制程亦已向经济部智慧财产局提出发明专利申请。此外,茶改场亦携手在地农政单位共同推广台湾橙茶,包括新北市三峡区农会办理的“台湾橙茶”-白美人茶比赛;桃园市龙潭区农会办理的“台湾橙茶”-雪美人茶比赛;同时高雄市政府办理的台湾山茶评鉴皆有纳入“台湾橙茶”。

苏宗振表示,“台湾橙茶”系该场自民国97年(2008)推出“红乌龙茶”制程后,时隔16年所推出新茶类制程。橙茶的重萎凋制程创造茶汤的甘甜及圆润滑顺的风味、短时间的高温杀菁去除了菁杂味、短暂揉捻则增添茶汤多层次滋味感,阴干控制发酵工序丰富了水果香气,借此工艺可产出层层堆叠风味的新特色茶。
该场补充说明,台湾茶品种,包括青心柑仔、台茶17号、台茶18号、台茶19号、台茶20号、台茶23号及山茶等,不论大小叶种皆能制成品质优异的“台湾橙茶”,其中尤以六月白时节(约7月上旬至8月中旬)的品质最佳;依据化学分析显示,带有类似松木的木质香气(松油醇、γ-松油烯及蒎烯)是“台湾橙茶”的共同特性;台茶23号及山茶之橙茶其果香和甜香则更胜一筹;台茶18号之橙茶则多了青香及辛香料风味。

此外,台茶18号之橙茶因总多元酚及总儿茶素含量高,故滋味强烈、富余韵感;山茶则有较高的总游离氨基酸、茶胺酸及还原糖,故滋味最为鲜甜。苏宗振强调,“台湾橙茶”属精品与商用茶皆宜的新兴茶类,依据品种及栽培环境的差异,加上制程上的微调,各茶区可依当地特色,塑造出独具一格的精品橙茶;而若以商用茶为目标,栽培树势直立,生长势强,且抗病性与耐旱性皆强的茶树品种,如台茶23号(祈韵),辅以机械采收制成“台湾橙茶”,不仅风味独特,又兼具低成本与环保之特点,可为茶业经营者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发展模式。
三峡区农会张永巨总干事表示,三峡白美人是采用三峡区特有的‘青心柑仔’茶树品种,并辅以“台湾橙茶”制程而成,因带有银白色的毫心,故取名为白美人茶,是极稀少且珍贵的优质茶品,具有形美、色艳、香浓、味醇等特点。
此外,首次办理“台湾橙茶”评鉴活动的龙潭区农会汤明吉总干事指出,龙潭区为全台种植最多台茶17号品种“白鹭”的地区,利用其白毫明显的特性,结合“台湾橙茶”加工技艺,创新推出“龙潭雪美人茶”,其外观茶芽弯曲带有明显白毫,水色橙黄、清澈明亮,带有毫香或花果香,受小绿叶蝉吸食的茶芽则带有明显蜜香风味,滋味鲜爽中带有乌龙茶的醇厚感,淡雅而细腻;后续将以“雪美人”品牌行销,期盼以具省工、低碳、多元风味的新茶品,为该区茶产业注入新活力并增加茶农收入。

高雄市农业局方启峰主秘则指出,近年来六龟山茶在新发社区发展协会的努力下,已成为高雄农产品牌的重要代表。而透过茶改场专家群的辅导,六龟茶农依循“台湾橙茶”的制茶工艺,将浓郁果香与山茶独特的风味完美融合,这是将传统制茶技术结合现代化与低碳化的具体体现。目前台内已有不少农政单位与本场协力合作,推动“台湾橙茶”成为地方特色茶,并诚挚邀请民众品味其独具一格的茶香。◇

责任编辑:杜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