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听到家长说:“我家孩子常常糊弄我,每次跟他说该开始了,他都会敷衍了事的跟我说:‘好,我会做。’但我却一直看不到那个‘开始做’的时刻”。家长心中不免担心,孩子是否真的有在准备,还是只是停留在说说而已?
但如果把某些情境套用在我们自己身上,也会发现自己何尝不是这样?有许多想做的事,因为害怕表现不好、担心无法坚持、怕被人评论、怕结果不如预期或更糟糕等,导致一次次的延后开始。
我反思自己内心的变化:知道自己的内在动力始终存在,只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慢慢增强了自信,才终于有勇气重新开始。
这过程让我想到了阿德勒的4C原则,也就是连结感、能力感、价值感和勇气。
4C原则:启动内在动力的关键
Betty Lou Bettner 和 Amy Lew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理论,发展出4C原则,我理解的概念如下:
连结感 (Connection): 是感受到与他人的关联与归属感的程度。
能力感 (Competence): 对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信心与掌握程度。
价值感 (Confidence): 认为自己及所做的事情,对自己或对他人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勇气 (Courage): 面对挑战和未知的勇气,并且能接受失败与不完美。
这四个向度,是相互关联与会彼此带动的。无论从哪个向度来启动,都能够带动着其他向度的增加;而当各向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能帮助我们有勇气跨出去。
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现在”!
家长如何陪伴孩子找到“现在”这个时机点?我们可以透过以下方式,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现在”:
◆ 倾听孩子的心声
营造一个安全、信任的关系空间,鼓励孩子分享心中的想法和担忧。透过4C原则,和孩子一起探讨他们在每个方面的感受。试着用好奇与尊重的态度去理解孩子犹豫不决的可能原因,并给予适当的讨论和支持。
◆ 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透过对孩子过去的努力和成就的观察,帮助他们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把大任务拆成小任务,逐步建立自信心。提供适当的挑战,帮助孩子拓展能力范围。
◆ 让孩子感受到价值感
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独特之处,以及他们可以为自己与他人带来什么贡献。在日常生活互动中,透过鼓励与非语言讯息的展现,让他们知道自己是重要、有价值的。鼓励孩子参与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 用不同眼光看待“做得不够好”
陪伴孩子一起理解与面对挑战,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鼓舞孩子,失败是正常的,陪伴孩子看见失败中的获得、学习与自己展现的优势。
重新启航的契机
当我在这些面向逐渐累积力量(内在能量)后,发现那个“就是现在”的时机自然就来了。
我想,当孩子停滞不前时,也可能正面临类似的情况。他们内心也许正在质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是否能坚持,甚至怀疑做这件事是否有意义。
当家长可以带着相信的眼光,用4C原则陪伴孩子去累积这个时间点来临前的正向经验,随着这些感受的提升,孩子终究会找到属于他们的“这个时候”,勇敢迈出第一步。
在陪伴中我们给予孩子更多信心,让他们知道,前进的时刻会在适合的时候到来,并且这一切都有着内在的准备过程。更重要的是我们会陪在他们身边,随时支持他们迎接挑战。
——转载自“名日文化”◇
责任编辑: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