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12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庄瑷筠、黄玉燕台湾台中报导)台中市传出某国小六年级学童持乐乐球棒打老师,隔日老师因学生道歉态度不佳报警,学童被带回警局,引发争议。教团3日表示,该事件显示师生冲突朝向低龄化发展,成为校园安全的重大挑战及隐忧,呼吁通报机制应聚焦于学生辅导与事件处理的即时性。
台中市议员李中2日在市政总质询时指出,台中市一所国小学生在体育课与老师发生争执,学生拿乐乐球棒打了老师,隔天向老师道歉,但老师疑因不满学生道歉态度而报警后,两名员警进入校园将孩子带回派出所,制作笔录、函送少年法庭。
师报警入校带走国小学童 卢秀燕:非现行犯须家长陪同
台中市长卢秀燕2日答询时表示,孩子道歉代表已知错,怒批报警的教师“不适任”,引发舆论炸锅。对此,卢秀燕3日受访表示,现在教孩子不容易,有时用尽方法心力交瘁,她完全可以理解;并坦承自己说“老师不适任”说得太快,太早下结论,她要向这位老师致歉,应该先了解前因后果。
卢秀燕强调,《少年事件处理法》有非常严谨的规定,若孩子不是现行犯,须由法定监护人或家长陪同才可到警察局,警察不能直接将孩子带走,否则就是违法,这个一定要检讨。她说,孩子在学校就被带走,完全违法,这件事突显大家对法律知识的不足,会请教育局订出SOP,让大家参考,对于孩子有阴影及创伤也会加以辅导。
根据教育部112年度校安通报数据,校园暴力与偏差行为事件高达2万7,511件,管教冲突事件则有4,582件,其中发生于国小阶段的分别有9,370件、占总数34%;及2,053件、占44.8%,显示校园暴力冲突与情绪问题已逐渐朝向低龄化发展。
国教行动联盟青年部代表李雨函表示,此次事件反映出校园安全危机与困境,特别是在处理高关怀学生重大行为事件时,未能提供教师足够的辅导资源与支援,是导致冲突进一步升级的背后主因。
国教盟建议政府 增设专责校安人力
国教盟认为,11月完成修法的《学生辅导法》对提升辅导人力编制与三级辅导模式优化具有重大意义,但针对突发性校园安全事件的应对,现行机制在支援与转衔方面有所不足,导致教师、校方与家长在处理类似台中事件时缺乏有效的指引与协作。
国教盟呼吁,教育部应制定明确通报及处理流程,完善教育、社政与警政系统的有效连结;通报机制应聚焦于学生辅导与事件处理的即时性,确保教师与校方在法律程序前能获得实质支援,同时为学生提供适切的辅导与干预;此外也建议增设专责学务校安人力,并提升其专业能力。
校园生态高举学生权利 教师忧动辄得咎
全国教师工会总联合会理事长侯俊良表示,教师选择报警处理,学校、警政处理程序错误,不应由老师承揽一切过错与指责。解决师生冲突需要亲、师、生共同面对,教育主管机关、学校应给予资源与协助,校园生态在高举学生权利下,教师的管教方式受到限缩与规范,众多教师“动辄得咎”,若是一发生师生冲突,立即被贴上“不适任教师”,恐造成寒蝉效应。
中市教师职业工会理事长张永青也说,目前校园生态在尊重学生权利的法令规范下,迫使许多老师不敢管,在尊重学生权利的前提下,要如何确保教师的人身安全,请市府多加思考。◇
责任编辑:郑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