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12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吴旻洲、常怀仁台湾台北报导)立法院会27日排审《老人福利法》修正草案,由于条文涉及“所得税级距未达20%的65岁以上老人免缴健保费”,引发各界反弹,五大医界团体担忧,修法后将加剧世代不公、损害健保永续。最终该法并未完成三读。


台湾2025年即将进入超高龄社会(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率达20%),在野党立委提出多个版本修改《老人福利法》,其中最宽松版本为65岁以上长者,所得税率未达20%、年收入121万元以下免缴健保费,引发外界议论。
强化地方角色 补助低收入户
五大医界团体担忧加剧世代不公、损害健保永续,发表联合声明,强烈反对修法,并呼吁《财划法》修法应强化地方角色,以协助地方政府,补助低收入户长者健保费。
“我国政府对于低收入或经济困难者,已有社会福利补助保费,社会福利补助财源来自于税收,其占政府预算比例之成长已是各部会之首。”台湾医务管理学会理事长洪子仁说,中央政府若再补助350亿元为长者缴交健保费,将严重排挤其他预算支出,对医疗本业投资更无实质效益,建议《财划法》修法时,应设计机制,将补助低收入户长者健保费相关资源,交由地方政府分配。

洪子仁说,老年族群医疗利用率,远高于其他族群,免除长者缴纳健保费政策,将直接冲击青壮年人的负担,健保收入高达七成来自青壮年人口缴付的薪资所得,预计至2070年,15至64岁青壮年劳动人力将较今年短少920万人,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多了248万人,这样的分配方式已明显加剧世代不公平,更损害健保永续。
满足当代需求 恐危及后代子孙
洪子仁说,将有限的公共预算优先用于最需要帮助的族群,才是负责任的财政政策,建请政府在目前医界各种迫切的困境之下,将资源优先用于增加我国医疗健康投资,追求健保永续。
五大医界团体呼吁,政府与立法机构正视世代正义及健保永续的重要性,不能只想满足当代的需求,而危及后代子孙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应立即搁置此修法提案,重启广泛的公民对话,听取专业意见,设计更细致合理的健保补助机制。健保改革应坚守公平性、永续性及资源有效运用的原则,避免因让利部分族群,而损害全民利益。
老人不该与弱势画上等号


台湾弱势病患权益促进会理事长陈莉茵也说,自己也是长者,但老人不该与弱势画上等号,目前健保费补助仅针对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而台湾社福资格门槛较高,有些长者因家人持有房产,即不符补助资格,但实际上生活仍然拮据,也未必有人抚养,建议可适度放宽健保费补助资格,但仍遵守排富的原则,并以级距设定不同缴款额度,急重症长者也应有免缴机制。

“健保议题不是立院中讨论即可,必须由精算师等专业人员精算。”陈莉茵表示,健保制度应考量人口变迁,目前许多战后婴儿潮族群将步入65岁以上年龄区间,成为长者,这群民众拥有较多资本,有能力、也不排斥缴交保险,因此排富机制相当重要。全民健保必须从财务供需层面考量,尤其健保制度成立20年,应针对收支制度全面检讨。
陈莉茵强调,健保是互助互利的治疗风险分摊制度,要让医疗体系正常运作发展,才是全民健康、国家利益之福。
医界:应精密计算再决定
前副总统、中央研究院院士陈建仁27日出席一场肺癌活动时表示,少子化问题日益严重,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也逐渐增加。必须经过精算后再做最终决定,才是合理的做法。
中央研究院院士杨泮池也说,2025年台湾将进入超高龄社会,未来如果有接近一半的民众不用缴健保费,那健保财务要如何承担;虽然这项政策出于美意,但是否能够长期承受,仍需要深思并进行精算。
台大医院外科部主任陈晋兴也直言,他认为以所得税率级距当作门槛并不合理,65岁以上怎么能算国民所得,“65岁以上很多人早就赚饱饱退休了,房子都在收租了。”他强调每个人都会老,使用者付费,年纪越大用越多,现在反而年长者不用缴钱,“这样要叫年轻人怎么办?”
时力:乱洒钱加剧世代不平等
时代力量27日表示,《老人福利法》修法就是在乱洒钱,此举不仅将增加每年350亿元的支出,更将严重的加剧世代不平等的问题。台湾未来将进入超高龄社会,这会大幅度的增加青壮年世代的负担,更无法解决健保长期以来的亏损问题。
时代力量指出,这种大撒币的修法只是在做政策买票,根本无助于财政纪律,也忽视了世代正义的基本原则,不仅将破坏健保永续发展的可能性,更排挤到罕病、癌症患者等急需使用医疗资源者的权益。
最后,时代力量强调,全民健保是台湾社会的重要资产,也是许多人命悬一线的重要支持。短视近利的胡乱修法,继续加重年轻世代的重担,让台湾社会的世代对立加剧,无助国家团结与进步。◇
责任编辑:陈玟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