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柏林圣派翠克大教堂:爱尔兰传统的见证

作者:艾德里恩‧特里布思韦特(Ariane Triebswetter) 唐薇译
圣派翠克大教堂采用十字形设计,拥有复杂的石雕、飞扶壁和钟楼,以英国索尔兹伯里附近的老赛勒姆大教堂为蓝本。目前的结构由当地石灰石和从英国布里斯托尔进口的石材制成。(Gimas/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91
【字号】    

圣派翠克大教堂(Dublin’s St. Patrick’s Cathedral)是为了纪念爱尔兰的守护神而建造的,它是爱尔兰800年文化和宗教历史的见证。这座宏伟的哥特式大教堂位于首都都柏林历史悠久的自由区,是这座中世纪城市仅存的少数建筑之一。

这座教堂原本是一所木制学院教堂,所建之处据说是爱尔兰的守护圣者圣派翠克为几名新皈依的教徒施洗祝福的地方。它于1212年成为大教堂,1220年至1259年间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新的修建。这座建筑突显中世纪的精湛工艺,高耸的尖塔、错综复杂的装饰石雕、飞扶壁和尖拱门都是当时流行的哥特式风格的典型特征。

在建成后的700年间,圣派翠克大教堂经历了严重的破损和整修,但仍然保留了原来的风格。教堂尖顶在1316年的一场暴风雨中被毁,1362年的一场大火又摧毁了中殿(内部的中央过道)。虽然1370年进行了修复工作,但是大教堂的西端在1394年再次倒塌。后来以原有的哥特式风格重建。

1537年,在英国宗教改革期间,教堂成为英国圣公会大教堂,其大部分内部装饰(例如唱诗坛壁龛中的圣人塑像)都被拆除。在爱德华六世时期,它被降级为一般的牧区教堂(parish church),不过玛丽女王于1555年恢复了大教堂的地位。

在1860年代,酿酒商本杰明‧吉尼斯爵士(Benjamin Guinness,译注:曾担任都柏林市长,也是慈善家)主导并出资对这座大教堂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修复,使其免于损毁。今天,圣柏特里克大教堂作为爱尔兰民族骄傲的象征,屹立在市中心,迎接四方来客。

圣派翠克大教堂有一座高140英尺的钟塔,以复杂的石雕和优雅的细节装饰。最初的尖顶和塔楼于14世纪被毁,但都柏林大主教汤玛斯‧迈诺特(Thomas Minot)委托专家进行修复,如今,这座建筑称为迈诺特塔(Minot’s Tower)。十九世纪在塔内添加了钟。

典型哥特式建筑风格的飞扶壁从大教堂的外墙延伸出来,起着至关重要的结构力学作用,支撑着大教堂高耸的墙壁和拱形天花板。多个拱门和尖塔营造出谐和与平衡之感。

圣派翠克大教堂有一座高140英尺的钟塔,以复杂的石雕和优雅的细节装饰。这座建筑如今称为迈诺特塔(Minot’s Tower)。十九世纪在塔内添加了钟。(Gimas/Shutterstock)
哥特式飞扶壁从大教堂的外墙延伸出来,起着至关重要的结构力学作用。(Gimas/Shutterstock)

圣派翠克大教堂的内部设有中殿、侧廊和唱诗班,十九世纪重建时建筑师保留了大教堂原来的哥特式风格。拱形天花板由一排排高耸的柱子支撑,柱子上有复杂的雕刻和华丽的装饰。中殿的尽头是高高的祭坛,顶部有彩绘玻璃花窗。

左侧的讲坛具有复杂的木雕和细节,是大教堂内的焦点。在讲坛旁边,唱诗坛由对称的尖拱和拱形天花板构成。唱诗坛的中心是圣所,以高祭坛和彩绘玻璃花窗为特色,中间有基督的图像,周围环绕着四位福音传教士: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

圣派翠克大教堂的内部设有中殿、侧廊和唱诗班。(Shutterstock)
祭坛左侧的讲坛具有复杂的木雕和细节,是大教堂内的焦点。(Thoom/Shutterstock)

圣母教堂(Lady Chapel) 供奉圣母玛利亚,其历史可追溯至 1270 年, 19 世纪进行了修复。这座特殊的教堂设有祭坛,祭坛顶部有彩绘玻璃花窗,周围有尖拱,拱形天花板由优雅的柱子支撑。

圣母教堂(Lady Chapel)供奉圣母玛利亚。这座特殊的教堂设有祭坛,祭坛顶部有彩绘玻璃花窗,周围有尖拱,拱形天花板由优雅的柱子支撑。(Centax Photography/Shutterstock)

大教堂内墙周围矗立着二百多座纪念碑,雕像和牌匾由抛光黄铜或美丽的大理石制成,上面有复杂的雕刻、浮雕和装饰。这些纪念碑是为了纪念那些造就了大教堂丰富历史的名人,例如大教堂的前院长、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年)

大教堂内墙周围矗立着二百多座纪念碑,这些纪念碑是为了纪念那些造就了大教堂丰富历史的名人,例如大教堂的前院长、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年)。(Derick P. Hudson/Shutterstock)

原文:“Dublin’s St. Patrick’s Cathedral: A Testament to Irish Heritage”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简介:艾德里恩‧特里布思韦特(Ariane Triebswetter)是一位元国际自由记者,拥有现代文学与古典音乐背景。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806 年,约翰‧卡罗尔(John Carroll)成为美国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国建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卡罗尔还亲眼目睹了新国家第一座大教堂的开工。这座教堂是美国早期杰出建筑师本杰明‧亨利‧拉特罗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伟大的杰作之一,如今称为巴尔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杜伦大教堂(或译达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兰东北方,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诺曼式建筑(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国诺曼人在11、12世纪时建造的英格兰罗马式风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威尔第(Verdi)的歌剧作品《马克白》(Macbeth),于2007年萨翁林纳歌剧节(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领域)
    随着美国革命的消息传遍欧洲各地,诉求个人自由或民族主义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各个领域,连艺术界也不例外。古典音乐从上一个时代的形式规范过渡到充满无限可能的浪漫主义时期(1830—1900年)。歌剧,尤其体现当代潮流。
  • 韩德尔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歌剧,而《阿里欧唐德》(Ariodante)或许是他最历久不衰的杰作,展现他丰富的音乐表达结合戏剧性叙事的能力。
  • 美国在制作绗缝被(quilt)方面有悠久传统,但绗缝艺术可以追溯到欧洲和亚洲的中世纪。英文“quilt”一词最早出现于13世纪,与拉丁文“culcita”(意为“垫子”)有关;当时制作绗缝被是为了基本生活所需、庆祝特定人生大事、彰显针线技艺,以及作为政治宣传。
  • 洗手壶(aquamanile)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常备用品。aquamanile源自拉丁语aqua和manus,分别为“水”与“手”之意。洗手壶在宗教和世俗场合都会用到,神父在做礼拜时会用它倒水洗手;贵族和富商在宴会上也会摆放华丽的洗手壶给客人洗手。
  • 欣赏汉普顿宫廷仕女八幅肖像系列(Hampton Court Beauties),震撼于那融合美丽、端庄、高贵、内敛与庄重的画作之余,可能会以为这些画作来自一位18世纪中后期的艺术家。然而,这些肖像画却是在更早一个世纪之前由戈弗雷‧内勒爵士(Sir Godfrey Kneller,1646─1723年)创作的。他是一位德裔英国画家,公认是英国最杰出的巴洛克肖像画家。
  • 很多人会在一月份做年度计划。每年我都会拟定两个大的创新方案,我会按季节规划:春夏两季照料我的果菜园;秋冬两季学习一项艺术或手艺,今年是学女装裁缝。
  • 捷克共和国的捷克克鲁姆洛夫镇(Cesky Krumlov),距捷克、奥地利、德国三国交界处不到50英里,是该地区建筑遗产的杰出代表。小镇历史文化中心的街道布局和许多普通建筑,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更大型的建筑,包括两座宏伟的修道院在内,更为小镇增添了美感和历史气息。
  • 克拉约瓦艺术博物馆(Craiova Art Museum)是罗马尼亚的[ascii]着[/ascii]名景点,收藏着该国一些最重要、最精美的绘画和雕塑,时间跨度从中世纪到现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