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古鉴】

首席军机大臣战绩大福祐更大 怎么得到的呢?

作者:怀忍忍
阿文成公承受庭训,平回部治事有功劳,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图:清郎世宁《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之《和落霍澌之捷》。(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5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清朝满族章佳氏阿文勤公(阿克敦,公元1685—1756年)在家乡是个名人,他曾任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国史馆总裁,“文勤”是他的谥号。他的儿子阿桂(章佳阿桂,阿文成公)承受庭训,平回部治事有功劳,被列入紫光阁功臣图中。从此,他一生军旅行迹遍边疆,威名远播。乾隆帝前后四次令人在紫光阁画功臣图,阿桂都在其中,而且有两次列名首位:定金川元功、定台湾首辅(第一);定廓尔喀(后藏以西一大部)爵位复为第一,让于福康安,居第二。但是阿桂最大的功绩福祐并不是由于战绩而来。那又是什么呢?

阿桂的福祐来自何处

话说阿桂在官位高升时,他的父亲阿文勤公年事已高,于是退居家中安享晚年。一天,阿文勤公仰头沉思,阿桂站在父亲身旁服侍。忽然阿文勤公头转向儿子问道:“朝廷若任命你为刑官,负责审理案件,你该怎么做?”阿桂谦虚地说自己经验不足,尚未熟悉此事。阿文勤公说:“没关系,先说说你的看法。”

阿桂回答道:“依法办案,罪过一分,就给一分的刑罚;罪过十分,就给十分的刑罚,勿枉勿纵,绝不让轻重失衡。”没想到阿文勤公听后大怒,骂道:“你这个孩子一定会败坏我家的名声,甚至可能送命!”随即命人取来杖子准备责罚。

阿桂惊恐地叩头认错,说道:“请父亲教诲训诫,我一定不敢忘记。”阿文勤公叹道:“唉,照你这样说,天下岂不是没有一个好人了?罪过十分,只需治罪五六分足够让人悔过就行了,怎能尽课其罪责?至于罪过一分的,甚至都不值得追究!”

后来,阿桂主掌刑部时,常向刑部各曹的部下,讲述此事,传述宽和治罪的理念。当时伊墨卿(伊秉绶)任职刑部,得到阿桂面授,深受他的影响,有后辈请教他治事之道时,他总会举阿桂的故事来说明。后来,阿桂的孙子那文毅公彦成,也担任刑部主管,同样继承先祖宽和的庭训作为当官办事的准则。

阿桂,字广庭,乾隆三年举人,满洲正蓝旗人,因平定回部叛乱功绩卓著,被改隶正白旗。在乾隆年间,阿桂屡建奇功,办事勤勉,受到乾隆帝器重,封爵一等诚谋英勇公。阿桂历任清廷内阁学士、参赞大臣、伊黎将军、礼部尚书、内大臣、户部尚书、定西大将军、大清太子太保、御前大臣、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

大将是国家不可或缺的辅佐之才,除了智勇,更要有仁信,能合群策群力的功能,巧妙运用,方称得上真正的大将。阿桂是一生驰聘沙场的大将,有智勇,有仁信,而且能辨别清楚国家政事之钥,协助天子治国安邦。

据《清史稿》所评,乾隆年间,清廷大军屡次征讨叛乱,军中不乏勇士因战事而立功。然而,不靠英雄式的杀伐之勇,“开诚布公,谋定而后动,负士民司命之重,固无如阿桂者”,就是说在征战之中,把战士与人民安危视为己任,此中翘楚,当数阿桂。他的运筹帷幄,都慎重地谋定而后动,并且他率领大军知人善任,开诚布公对待部属。他在朝中领导枢密院时高瞻远瞩,“决疑定计,瞻言百里,非当时诸大臣所能及”。

一生实践父亲宽和之教的深邃功夫。这庭训让他家几代人高官显宦,福祉绵长。(公有领域)
章佳氏阿文成公阿桂一生实践父亲宽和之教,这庭训让他家几代人高官显宦,福祉绵长。(公有领域)

阿桂不以杀戮为功,不以迅猛为绩,有几次战役失利被乾隆帝视为畏怯。其实他爱惜、重视生命的仁和风范最是战场上宝贵的精神,这正是他一生实践父亲宽和之教的深邃功夫。这庭训让他家几代人高官显宦,福祉绵长。

大理寺承怜悯宽恕的精神

另外,乾隆年间有位廉访使(掌管纠察官吏善恶、政治得失和狱刑等事)冯廷丞,曾任职大理寺承。大理寺和刑部、都察院在清朝合称为“三法司”,专审重大案件——刑部定刑名,都察院主掌纠察,大理寺则负责驳正平反冤案。

后来刑部在朝中权重之后,大理寺的职能受到压制,但是,冯廷丞在大理寺承任内,坚持兼顾情理法,为罪犯的罪名与罪责辩驳纠正,展现怜悯宽恕的精神,因此得罪了其它司不少同僚。后来,冯廷丞升任江西按察使,他入京觐见时,大学士于文襄公询问他治理狱政的要领,他回答道:“案件查得越深,往往问题越多,最重要的是适可而止,才能做到情理与法律兼顾。”

于文襄公对此深感赞赏,并将冯廷丞的言论作为办案准则。这与阿文勤公的理念不谋而合,两相印证。古人说:在军旅中,最能解决问题的,唯有仁慈与宽恕!放诸四海是一样的道理。

汉朝的飞将军李广因诱杀了投降的羌人八百余人,因此受到处罚,虽然战绩盛大却没能封侯。后来,他因迷路失误而自杀。到他孙子李陵时,因投降匈奴而导致全族被牵连灭亡。这件事与宽和治狱的事迹,形成了截然相反的对比。由此可见,上天的道理真是深不可测啊!@*

资料来源:《北东园笔录》《清史稿‧列传一百五》

——看更多【救世古鉴】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 月全食发生时,月球表面若呈现暗红色或红铜色,在西方称为“血月”(blood moon),西方《圣经·启示录》以血月预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关。中华文化中也早有对此现象的观测,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气覆月或月如血光来形容,是属于天文异象中“月变”的一种,在历朝历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历史记载。西方和中土对此天文异象的记载虽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类的概念,那是什么呢?
  • 孔子针砭时弊,言简意赅,这里讲的三种情况,都是身边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讲修养,要讲礼,就从这三点做起,实实在在的,那么人就会不一样了,社会风气就能好起来。
  • “六代乐舞”之首,就是黄帝的《云门大卷》。据《史记》等典籍记载,黄帝以“云”命名百官,军队也称为“云师”。 云门即是天门,世上人都来自天上,《云门大卷》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
  • 在商纣王时代,殷商朝廷和各诸侯国都设有禁狱,只西岐才有画地为牢的事出现。这是因为管理西岐的文王是位圣人,他通晓先天八卦,知道法律的设置本质是为了规范人心。
  • 《论语》中,退隐的贤人不少,如“楚狂接舆”,如“长沮”和“桀溺”,如“荷蓧丈人”等。但是,只有仪封人对孔子完全认同,知道孔子的历史使命所在,可以说是孔子的千古知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