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12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玟茹台湾台北报导)近年台湾大专院校学生自杀事件频传,据2024年卫福部青年十大死因统计,自杀排名第二,死亡率创新高,咨商心理师公会全国联合会20日公布“2024年大专学生压力调查结果”,结果发现,23.1%大学生具有忧郁情绪倾向,“课业压力”、“财务困难”是主要压力来源。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咨商学系教授陈柏霖表示,本次调查期间为今年6至10月,以网路问卷调查3264名大专院校学生,进一步利用生活压力量表,检视忧郁情绪的发生频率、次数,及困扰压迫感程度。
陈柏霖表示,结果显示,23.1%大学生可能具有忧郁情绪倾向,比去年状况微降,其中,又以大三学生的压力仍高,压力来源主要以“学业压力”与“未来规划压力”比例最高,未来规划压力更是所有大学生压力之首。
中正大学咨商中心主任、台湾临床心理学会常务理事邓闵鸿分享近十年的临床观察,他表示,每年各大专院校都会检视新生忧郁状况,以中正大学来说,十年前约6%学生,达到临床需要关注的高风险对象,截至去年已成长为8%至9%。
邓闵鸿表示,现在从国中高中到大学,青少年的选择机会多,但这个世代年轻人极度不快乐,而且情况逐年恶化,另外,也发现大专生的心理健康,有淡旺季之分,与一般民众心理健康困扰不同,像是在期中考试前,学业压力增加,及交友状况,心理健康有很大起伏,同时也是咨商辅导老师最忙碌的时刻。
另外,邓闵鸿也提到,大专生多已满18岁,此时已在学习作为成年人,与国中小最大的差别来说,就是跟原生家庭距离遥远,因此,大专心理师、社工师常无法第一时间,找到原生家庭提供协助。
对于这个世代年轻人不快乐的原因,邓闵鸿进一步向《大纪元时报》表示,不只是台湾,国际也存在相同问题,15至25岁年轻人都不快乐,有些人觉得是因为手机缘故,讯息传递快速,年轻人要应对的资源,也会变多,也让焦虑程度增加。不过邓闵鸿也说,尽管这世代的小孩,比较不快乐,但相对过往,也较勇于去寻求协助。
对此,陈柏霖建议,心理咨商专业人员应对不同类型学生提供客制化的协助。另应建立校园心理健康预警机制,也能及早发并协助需要帮助的学生。
责任编辑: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