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12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王志清台湾台北报导)福和会21日举办“2024食品安全论坛”,希望透过论坛中专家的经验建议,从研究与实践成果、政府政策、产业界的食安管理,让民众了解食安议题的更多面向以及与生活安全的关联。

食安五环2.0 安全更信赖
卫生福利部长邱泰源致词时表示,赖清德政府上任后积极推行“五环2.0食安政策”,核定“食安心-卓越深耕管理计划”,而且行政院推动的“五打七安”,要点之一即是食品安全。
行政院食品安全办公室主任许辅,论坛中也强调,政府推动“五环2.0食安政策”,即源头管理、整合产制销链、中央地方合作稽查检验、辅导教育、全民监督食安,希望打造更让全国民众信赖的食品安全。
回顾过去政府“食安五环”的政策与施行,许辅举民众关心的蔬菜农药残留问题为例说明,政府推动田间农作物质谱快筛,从108年试办至112年底,共抽验91,169件,查验出7,622件不合格农产品,在上市前把关拦截。另外,关于猪肉食安问题,许辅也以数据说明,自103年至112年卫生单位边境猪肉检验乙型受体素(俗称瘦肉精),4,186件检验结果均未验出。鸡蛋来源,政府111年起推动洗选蛋喷印溯源,除了目前已经在各大卖场实施之外,也即将落实在各大连锁早餐店。
食物充足 不代表健康

中研院生医所兼任研究员何美乡从气候变迁谈到粮食安全与建康,在“全球粮食安全指标”的面向中,主要谈到了健康需求的饮食多样性、营养品质等。何美乡表示食物充足不代表健康,台湾基本上大多数民众有够食物,但希望吃的更健康、更保护环境。另外她也关心,海产蛋白质摄取近年有减少的趋势,原因是因为自产减少,进口也没有对等增加。同时,台湾民众Omega 3的摄取量缺乏,从医学上可能会影响的问题包括忧郁症、儿童过动、自闭症、免疫下降、暴力倾向等。
清大人文社会学院助理教授李天健分享在“食农教育”的研就实践。他表示,食物是地方感的象征,也是培养地方意识、建立社区认同的重要媒介。食农教育的首先在于重新建立人与自然、土地、社区的连结。让人对周围的土地与人群产生信任感,进而厚实我们的存在基础。
李天健表示,食农教育更进一步的目的是,让新一代年轻人认识农业,喜欢农业,未来愿意参与农业。过去是“把货卖出去”现在是“把人带进来”乡村和农场变成一个展场。
福和会“2024食品安全论坛”产官学演讲者还包括:食品研究所长廖启成教授说明“台湾食品产业与饮食生态的发展与挑战”、第一名店王维君总经理分享“如何吃得安心与健康食品通路食安管理”,奇美食品卢建良营运长阐述“食品产业食安管理”、高雄市卫生局副局长王小星介绍“地方政府卫生局稽查实务”,产官学界从多面向的角度,让大众更了解食安相关议题的重要性。
福和会自成立以来,举办了包括财经论坛、健保论坛、 国际论坛、 全民国防论坛、劳动力论坛等,希望对外能成为这个台湾与国际保守社会沟通的桥梁,对内推动减少政府管制、降低不必要税负、劳动松绑等等促进自由市场运作的政策,藉由集合优秀企业界的力量,将台湾建设为一个高效率、最自由,人人努力就有机会的真正宝岛。
福和会重视保守价值,提倡基督精神与企业治国理念,振兴经济繁荣台湾,迈向富裕国家,尊重个人权利,维护市场自由,减少政府干预,反对激进与颠覆,反对共产主义极权专制。◇
责任编辑:陈玟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