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12月02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台湾高雄报导)又来到高雄茄萣兴达港一年一度的乌鱼季节,港口呈现一片丰收的热闹景象。摄影家王建中于12月1日造访此地,用镜头记录下令人赞叹的渔业文化与劳动风貌。他捕捉的不仅是丰收的场景,更是渔民与大自然共生的生命力与故事。

乌鱼季节 大自然的恩赐
每年的11月至翌年1月,是台湾西南部最重要的渔业季节之一——乌鱼季。洄游的乌鱼随着冷冽的海流来到台湾西南部海域,这段期间渔民全力以赴,捕捞“海中乌金”。高雄茄萣兴达港作为乌鱼的重要集散地,凭借丰富的乌鱼资源和乌鱼子制作技艺,成为乌鱼文化的重要代表地区。

兴达港在这段时间不仅是渔获的中心,还充满了热闹的渔业活动——捕捞、制作、交易,渔民的辛勤努力让这座港口充满生机。

黄金季节的壮观画面
在乌鱼季节的高峰期,渔民称冬至前后十天为“黄金季节”。王建中当天拍摄的照片中,壮观的渔获场面让人印象深刻。一辆辆满载乌鱼的卡车驶入港口,新鲜的乌鱼从卡车倾泻而下,与冰块交织,铺满地面。阳光透过码头的结构柱打在鱼体上,为这幅热闹的场景增添一抹暖意。

“技巧除了倒鱼时候用慢快门外,其余的都是现场临时反应的。”王建中如是说。照片中,他运用慢速快门捕捉鱼群倾泻而出的动态,冰块与鱼体在画面中形成迷人的流动感。这幅作品不仅记录了丰收,更展现了渔业现场的壮丽与活力。

乌鱼子的日晒场 传统技艺的精髓
除了捕捞现场的壮观景象,王建中的另一张照片聚焦于乌鱼子的日晒场。在兴达港,乌鱼被捕捞后,渔民迅速取出母乌鱼的卵巢,经过多道工序制作成乌鱼子。照片中,一片片橙黄色的乌鱼子整齐排列在木板上进行日晒,色泽鲜亮、油脂感十足。

背景中,忙碌的渔民与当地街景交织,画面充满朴实的生活气息,仿佛能闻到海水与阳光交织的味道。这样的场景体现了渔民对传统技艺的坚持,也象征着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恩。

乌鱼文化的传承
兴达港的乌鱼子制作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从清洗、盐渍到压制、日晒,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渔民的耐心与专业。这些手工制作的乌鱼子以其浓郁的风味与高营养价值,成为国内外饕客的最爱。

为了推广乌鱼文化,每年高雄市政府在兴达港举办“乌鱼海鲜美食节”。2024年11月23日,第23届乌鱼海鲜美食节如期登场,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品尝新鲜乌鱼及相关海鲜美食,让更多人了解并支持这项传统产业。

摄影背后的感动与思考
王建中表示,拍摄这些画面时,他深刻感受到渔民的辛勤与专注。“他们的每一步操作都充满对大自然的敬畏,乌鱼季节是他们一整年的希望。”透过他的镜头,我们不仅看见了丰收的美景,也感受到渔民与自然共存的智慧。

乌鱼季节是兴达港一年中最忙碌、也最具意义的时刻。丰收的场景不仅是渔民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台湾渔业文化的重要缩影。透过王建中的镜头,我们得以深入了解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更加珍惜每一口海洋的恩赐。高雄茄萣兴达港的乌鱼故事,将随着这些动人的影像,传递到更多人的心中。

责任编辑: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