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12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玟茹台湾台北报导)不孕症妇女体内黄体素(progesterone)不足,是试管婴儿治疗失败、早期流产的常见原因之一。台大医院与中研院共同研究,发现不孕症妇女体内黄体素代谢异常的关键,与肠道菌“无害梭菌”(Clostridium innocuum)有关,若体内“无害梭菌”太多,就会降低黄体素含量,进而干扰排卵周期。
研究团队成员,包括台大医院妇产部生殖内分泌科医师陈美州、台大医学院妇产科周佳宏博士、清华大学的萧尊先助理教授、与中央大学的王柏翔助理教授。
陈美州简报指出,黄体素是确保胚胎顺利着床,及正常怀孕的关键荷尔蒙,若体内黄体素含量不足,将导致试管婴儿治疗失败、早期流产。
因此在人工治疗过程中,常会藉由口服、阴道栓剂及注射等不同方式来替患者补充黄体素,完成子宫内膜整备。陈美州说,吸收效果明显存在个体差异,尤其是口服黄体素,有的人即使接受标准或更高剂量的黄体素,血液和组织中的浓度依然不足,明明胚胎很漂亮,却仍着床失败,或流产风险增加。
研究团队针对14名年龄介于32~42岁、接受人工生殖治疗的不孕症女性,进一步分析比对其粪便检体中的肠道菌丛,从数千株细菌中筛出原来“无害梭菌”具有专一性,能代谢黄体素并透过肝肠循环影响其在血液中的浓度。
另在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进一步证实,抑制此菌有助于提升黄体素浓度,而此菌的长期作用则会干扰小鼠的动情周期与卵泡发育,相当于对人类的排卵周期造成影响。
陈美州表示,这项研究成果可能为不孕症治疗带来崭新的医疗策略,目前研究团队还在进一步希望能透过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找出无害梭菌对不孕症的影响力有多大,包括是不是唯一关键、抑制无害梭菌会不会破坏人体肠道菌丛平衡等。她也建议,不孕症女性应饮食多样,肠道菌丛更多元,让坏菌的影响力变小。
责任编辑: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