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11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撷璎台湾嘉义报导)马粪海胆又称为白棘三列海胆(Tripneustes gratilla),在台湾本岛的东北角、垦丁海域,以及离岛的澎湖、小琉球及兰屿都有其踪影。马粪海胆生活在珊瑚礁及礁石区,以海藻、海草为主食,能有效控制大型藻类的滋生,是维持珊瑚礁与藻类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却由于人为滥捕导致马粪海胆的野外族群数量快速下降,引发海洋生态危机。

自2009年起澎湖水产种苗繁殖场开始马粪海胆的人工养殖试验计划,透过产官学三方合作提高马粪海胆在人工环境的存活率。澎湖县政府农渔局去(2023)年宣布突破马粪海胆完全养殖技术,并委托嘉义大学水生生物科学系执行“白棘三列海胆各生长阶段商业性饲料”研究计划,在嘉大水生生物科学系团队的努力之下完成人工饲料研发,在不久的将来,合法养殖马粪海胆的业者即能全年供应市场需求,创造海洋资源保育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人工养殖马粪海胆最关键的技术就是饲料研发。食物是生物营养与生存能量的来源,现有的饲料多数以“鱼粉”为主要配方,不仅成本昂贵且间接造成海洋生态负担;若改用其他配方,又会造成海胆营养不良降低存活率。这个棘手的问题,由嘉大水生系朱建宏助理教授所领导的“人工海胆养殖饲料研发团队”找到了解方。

嘉大研发团队黄子维研究员表示,野生海胆以藻类为主食,因而推论蛋白质来源从动物性改为植物性对海胆成长表现影响不大;经由团队不断的尝试,发现由脱脂大豆磨成的豆粉是相当适合海胆的蛋白质来源。决定饲料的主要成分后,团队继续钻研其它营养成分的比率,最终发现在钙、镁等矿物质与β胡萝卜素的交互作用下,养殖海胆的体壳成长显着赢过摄食天然藻类的海胆;且依新配方制成的饲料其稳定性及黏着度较高,在海水中营养成分也不易流失、变质,让饲养海胆的养殖成本下降许多。

团队召集人朱建宏助理教授表示,台湾的海洋资源相当丰富,但需要大家用心去保护与维持,嘉大团队将持续优化饲料配方,同时也透过农渔局与养殖户交流沟通,推广新式饲料,帮助渔民以更经济的方式提高养殖的成功率。嘉大林翰谦校长赞许团队的研发成果,不仅符应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中的“保育及永续利用海洋生态系”,以确保生物多样性,同时还可防止海洋环境劣化,为地球永续发展善尽大学社会责任!

责任编辑: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