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O移英教育成本知多少 英伦港爸教子经

移民英国的港爸Gordon Lam,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来到英国读中学,即将升读大学,究竟他们需负担的教育成本有多少,一家人要怎样应对庞大的教育支出呢?(Gordon Lam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7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 , , , ,

【大纪元2024年12月9日讯】(大纪元记者曾莲采访报导)有不少香港人家庭透过BN(O)签证(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移居英国,当中家长最为关心的就是教育问题,许多家庭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而选择移民。笔者近日采访持BN(O)签证举家移民英国的港爸Gordon Lam,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来到英国读中学,即将升读大学,究竟他们需负担的教育成本有多少,一家人要怎样应对庞大的教育支出呢?

根据英国教育部今年公布的年度报告显示,于23 / 24学年就读英格兰公立学校(State School)的香港学生人数达到7,100名,翻查20 / 21年的纪录,仅1,081人,可见提升幅度之大。该数字由学校自愿提供,实际就读的香港学生人数可能更多。

来到英国读中学,子女随父母的BN(O)签证来到英国,可享免费入读英国公立学校的福利,以“就近入学”的原则派位。2021年暑假,曾任职IT高管的Gordon一家五口移民英国曼城(Manchester)。对于选择居住区域,Gordon认为考虑的主因是居住地区的安全性:“并没有特别找名校区域,主要考虑罪案率低的地区,因为我认为读书这件事都是要靠自己,愿意读书怎样都可以读到,不愿意读书,就算送他到名校也没有用。”他的三个孩子都在读中学,小儿子读初中,两个女儿读高中。今年大女儿考A-Level,二女儿考GCSE,儿子也即将读高中。随着免费教育即将结束,一家人面临着更大的经济负担。

BNO港人未取得永居前 需支付国际生学费

Gordon的儿女在香港就读英中,来英国后很快就能融入当地的语言环境,学习成绩也不错,让家长少操了很多心。对于儿女即将升读大学,Gordon表示在经济上颇有压力:“我们作为BNO新移民,在拿到PR(永居)前,都不能用home student(本地生)的福利,要用国际学生的学费读书。”本地生和国际学生的学费差距颇大,根据2024/25学年的数据,目前每年的学费上限是9,250英镑(约91,300港元),但是对于国际学生来说,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的学校,学费比本地生高出很多。

Gordon分享:“如果读理科可能一年要三至四万英镑,读文科约二万至三万多不等,这也取决于不同的学校,对于一个中产家庭来说,压力挺大的。除了学费外,还有住宿费、生活费,我们现在住在曼城,但是儿女读书可能会去伦敦等其他城市,一年算下来开销都很大。”

过去多年来,英格兰的条例指学生需要上第一个大学学年前已取得永久居民的资格,才可以本地学生的学费就读整个大学课程。但今年(2024年)初英格兰政府教育部发出指引,从8月1日或之后的学年开始,在课程中任何时间获得永居身份(Indefinite Leave to Remain),将有资格从下一个学年起,获得本地生学费资格。但是否遵循这一指引,学校保留最终决定权。

香港人Gordon Lam一家人在英国。(Gordon Lam提供)

培养儿女理财观念 鼓励自己赚生活费

来到英国后,Gordon并没有从事IT行业,而是和妻子一起开了一间泰式餐厅,三个儿女在空闲时间都会到餐厅帮忙。Gordon担任大厨,妻子负责楼面,还有洗碗、出菜、准备饮料、看炉等杂务,就会分摊给孩子们帮忙。

“在餐厅的工作,会当作是他们的一项兼职工作,我会计时薪出粮给他们,希望他们有一个工作的概念,领取薪水,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Gordon分享,从小学开始,他就鼓励孩子透过自己的努力去赚取零用钱,当时在香港时会用测验、温书、考试的表现给予不同等级的零用钱,让他们学习赚钱和理财,来到英国后,就透过自家经营的餐厅培养子女的理财观念。“至少他们知道要买什么东西不是要和家人拿钱,要自己赚钱。也希望他们明白,钱不是伸手拿就有,要他们学会珍惜。”Gordon举例,不久前他的儿子想买一台新电脑,为了储钱,他的儿子很勤快地到餐厅工作,直到赚足自己所需为止。

举家移英,Gordon希望在英国能让儿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自己虽然辛苦转行,但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经营餐厅生意,儿女也很努力帮助他出谋献策,并想办法提升服务质量,一家人也会一同出动摆市集推广餐厅,家庭关系因一同经营家族生意变得更加亲密。对于儿女的寄语,Gordon只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并不想给他们太大的压力,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李维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草案》(《基本法》第23条)日前通过,于3月23日生效。郭子健在法案通过前走访联合国多个人权部门,在闭门会议中提出,希望他们可以多加关注香港的情况,包括派遣特别的调查员进入香港境内,观察23条立法对香港的影响,透过更多的渠道了解来自中共的压力。
  • 海外关注港人的团体“香港监察”(Hong Kong Watch),昨(6日)致函英国新任教育大臣方佩芝,呼吁容许BNO签证持有人,在居住3年后获得本地生学费资格,避免缴付高昂的国际学费,并呼吁英国各地的BNO港人联署,并发送电邮予自己选区的国会议员。
  • 香港IT高管Gordon Lam,他曾经做过上市公司IT经理,有博士学历,如今为子女的教育放下键盘举起镬铲,移民英国变身泰式料理大厨。在英国开一间餐厅,在他的眼中跟program run(运行程式)差不多,到底当中有哪些经验可以从IT行业借鉴而来?在英国开餐厅遇到哪些趣事,西方人的饮食习惯跟亚洲人有什么不同?
  • 大学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经常听到的一条职业建议是“追随你的兴趣”。鼓舞士气的演讲、毕业演说和励志书籍中都充斥着这条信息。受到乔布斯(Steve Jobs)、盖茨(Bill Gates)和凯瑞(Jim Carrey)等有影响力的人物的鼓励,我们情不自禁地想效仿他们。
  • 躺平就可以赚钱的特殊实验,计划时长6周,为什么却没人能坚持超过一周?自由对于生命来说到底有多重要?结果令人难以置信。
  • 新州政府将投资1000多万澳元,资助400多名早教老师完成学业,留在早教行业。
  • 荷兰
    芬兰让“学校”成为真正教育及照顾学童的所在,教师才能专注于对所有孩童成长和幸福最重要的事情上,而这也是他们最擅长的,那就是帮助孩子学习,芬兰教师不会因频繁的测验、与他校竞争、满足上级要求与目标等事项感到苦恼。
  • 天色渐渐暗下,工作了一整天,拖着疲惫的身子,终于回到了家。卸下公事包、瘫在柔软的沙发上,整个身体都放松了,这时,若要看些什么,你会从口袋掏出手机滑一滑脸书、线上购物?还是按下遥控器、打开电视?或是拿起摆在茶几上的书?如果那本书是经典书籍——《红楼梦》呢?
  • 在长达一年半的国境封锁下,许多澳洲人早已按捺不住再次出国的心情。而对于渴望游历海外的学生来说,在解封后前往外国就学不啻为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虽然世界各国目前仍紧闭大门,但当下正是进行留学规划的好时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