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高评价的启蒙教材《小学诗》(二)明伦:父子君臣夫妇 白话注译

作者:关山月明 注译
《小学诗》是清朝谢泰阶受到朱熹《小学》启发而改编的儿童启蒙教材,得到社会好评。(图:清金廷标画 曹大家授书图 局部,故宫博物院提供/大纪元合成)
font print 人气: 219
【字号】    
   标签: tags: , ,

续前篇:清代高评价的启蒙教材《小学诗》(一) 立教 白话注译

【前言】

《小学诗》是清朝谢泰阶所作,他根据宋代大学者朱熹所著《小学》而编写的儿童启蒙教材。谢氏曾读朱熹的《小学》,认为它语沁人心,有感而作此《小学诗》。全篇和朱熹《小学》一书前三卷的卷次一样,依次分为立教、明伦和敬身。全篇每五字一句,每四句一段,语言力求通俗易懂,押韵整齐,易于诵读。

这本教材,都是古代小学所教习的进退洒扫、处世立身的内容,作为脩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谢泰阶曾以《小学诗》教导自己的学生,期待能启发学生性灵,得到世人的好评价。

《小学诗》白话注译〔编写说明〕

本白话注译本保留了全部原文,并对原文中的一些稍难理解的字词以()括注解释;对某些具有深意的内容作了白话语译,放在其下方的【】中。

白话注译

明伦第二(彰明人伦之篇)

父子之亲

(注:父子意为父母子女)

第一当知孝,原为百善先,谁人无父母,各自想当年。
十月怀胎苦,三年乳哺勤,待儿身长大,费尽万般心。
(注:“百善孝为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孝道思想。想想我们从怀于母胎中到襁褓中的婴儿到长大成人,父母所费的辛劳。)

想到亲恩大,终身报不完,欲知生我德,试把养儿看。
(注: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就是这句话的含意。)

精血为儿尽,亲年不再还,满头飘白发,红日已西山。
乌有反哺义,羊伸跪乳情,人如忘父母,不胜一畜生。
(注:“乌有反哺义,羊伸跪乳情”是说成年幼鸦会反哺年老的乌鸦,“羊伸跪乳情”是指小羊在吃奶时,会屈膝跪下,这些行为象征孝顺和感恩。“不胜一畜生”意为连畜生都不如。)

奉养无多日,钱财毋较量,果能亲意慰,不愧作儿郎。
侍奉高堂亲,时时结念真,寝膳须着意,温凊要留神。
(注:“高堂”是对父母的敬称;“温凊(音同敬)要留神”引用了《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的孝亲之道,在寒冬里为父母温暖被褥,在盛夏中为父母搧凉床席。)
【侍奉父母,要时时真心关照,每天关照父母的寝褥和环境是否安适,关照父母的膳食是否营养且适口,寒冬里留意父母的被褥是否保暖,盛夏时留意床席是否凉爽。】)

亲色平心察,亲言仔细听,须知亲意向,当顺在无形。
挞骂低头顺,糟糠背自吞,但求亲适意,吃苦也甘心。
(注:“挞”即打。“糟糠背自吞”:糟,酒滓;糠,谷皮;“糟糠”比喻粗食。“糟糠背自吞”是说难吃的粗食自己在背地里默默吞下,好吃的留给父母。)

若说万千差,爷娘总不差,你心曾尽否,能遽悦亲么?
(注:遽,遂也,顺从、顺应。)
父母同天地,良心各自明,倘将亲忤逆,头上听雷声。
(注:“倘将亲忤逆,头上听雷声”,是说对父母亲忤逆不孝会遭天谴之意。)

兄弟休推托,专心服事勤,譬如单养我,推托又何人?
随父皆为母,何分后与亲?皇天终有眼,不负孝心人。
(注:“随父皆为母,何分后与亲?”是说后母也是母亲,对后母也要一样尽孝。)

孝子人人敬,天心最喜欢,一生灾晦免,到处得平安。
亲疾谨汤药,亲终古礼循,求安须入土,坟墓早留心。
(注:“亲终”是指父、母去世。)

火化烧棺事,旁人心也寒,骨焦烈焰里,何若穴中安?
(注:这句话表明古人“入土为安”的观念。)

宗祖虽然远,逢时祭必诚,墓门勤拜扫,好展后人情。
人子原当孝。还须新妇同,一门都孝顺,家道自兴隆。
(注:“新妇”是指媳妇,儿子的妻子。)

媳妇孝公婆,神明保护多,丈夫宜教训,最好一家和。
(注:“丈夫宜教训”是指丈夫也当要教自己的妻子孝顺公婆。)

若到举儿时,须知所以慈,疾由伤饱暖,任意便成痴。

(注:“举儿”是生下儿子。本句说:教育孩子要掌握慈爱的分寸,无度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会导致他们身心健康出问题,而过度的溺爱放任,则容易让他们变得愚昧。)

溺女最堪伤,心肠似虎狼,结冤终有恨,灾难一身当。
(注:“溺”意为溺爱。)

一样皆人命,何分女与男?母妻原是女,理可细心参。
若有后妻时,莫将前子疑,于无亲母在,仍是己之儿。
后母更须慈,前儿即己儿,己儿倘失母,他日亦如斯。
(注:家人间有男有女、有前有后,彼此之间也宜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同理心相待。)

君臣之义

若到为官日,须知报国恩,倘令贪与酷,枉读圣贤文。
(注:“倘令贪与酷”意指为官之日倘若成了贪官、酷吏。)

吾族起何年,常耕圣世田,况今加以职,裕后更光前。
(注:“圣世”意为圣君治理下太平强盛的时代;“裕后更光前”意为出仕为官后让已经富裕的家族更加显耀,光耀门楣。)

国事如家事,荣身须致身,作忠才尽孝,勉力学纯臣。
(注:“荣身须致身”意为出仕为官从朝廷得到了光荣富贵,也要献身朝廷。《大戴礼记.曾子大孝》:“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就说最大的孝行是尊敬父母,能显扬父母。此处说“作忠才尽孝”,是指报效国家的爱国行为就是显扬父母的一种好方法。)

莫易穷居志,须知达道时,朝廷崇爵位,才德要相宜。
(注:“穷居志”意为贫穷时的志向;“才德”意为才能和品德。)

徒食天家禄,忝居政事堂,从来如此辈,几个久荣昌?
(注:“徒食天家禄,忝居政事堂”是指尸位素餐、只拿俸禄不做事的官员。)

一入公门里,当权正好修,好开方便路,阴德子孙留。
【一旦进入官府掌握权力,正是修养品德的好地方,应为民多开方便之门,积累阴德,福报将会惠及子孙。】

若说草莽臣,教条要奉遵,八八胥守分,便是照平春。
(注:胥泛指在官府中任职的小吏;“八分”是秦代隶体的一种笔法,应付繁多的公文疏所用,不用书写转折繁复费时的秦篆。《唐六典.卷十》说隶书,为“典籍、表奏及公私文疏所用”,故而,本文中口语衍生的八八胥当指需要处理书写公文疏的小吏,也就是古代基层的公务员。)
【如果是在野不出仕的人,要好好遵守法律规定,若是在公家官府当个小官吏,则要忠心职守尽职守分,日常如春保平安。】

并把皇恩报,银漕须早完,倘然久拖欠,四季不平安。
【同时报答皇恩,赋税应早日完纳,若拖延欠缴,国家难得平顺运转,人民也不平安。】

同享承平福,人须学善良,倘为邪教误,何以报君王?
【在享受太平盛世的同时,人人都应该学习守善、行善,倘若被邪教迷惑误导,如何报君王呢?】

男女之别

夫妇期偕老,平居贵在和,一家相忍耐,得福自然多。
(注:“夫妇期偕老”意为结髪夫妇当发愿一生相偕到老。)

家有贤妻子,夫男少祸殃,三从兼四德,自有好名扬。
(注:“三从兼四德”意指贤妻有三从四德,这是古时社会的妇女被赞美的品德,“三从”指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娶妇休论色,也休论嫁妆,惟须贤慧女,好与过时光。
择婿只宜贤,切休索聘钱,女儿身所靠,一误到何年?
(注:“娶妇休论色”意为娶妻娶德,不要看外表;“择婿只宜贤”意为选择夫婿要看是否有好品德与才能。)

婚嫁宜从俭,愚人外面装,惹将明者笑,何算是排场?
【婚姻礼仪应该崇尚简朴,不要学愚人装排场,这只会让明事理的人嘲笑,这种表面功夫又算是什么排场呢?】

男女阴阳判,宜求廉耻全,男须名教重,女以节操先。
(注:名教,指名分与相对应的伦常礼法。)
【男女之别有如阴阳之分,在男女份际之上,应当保持廉耻之心。男人要重名分礼法规范,身体力行,修养品德,女人则应以守节操为要。】

内外事相分,起居各有群,从来兴业者,闺范至今闻。
(注:“闺范”意为闺中礼仪、或家庭礼仪。)

器物休相假,语言限以阃,夫妻犹贵敬,别类况非伦。
【家中内外事务各有分别,日常生活起居各自有序,从古至今,兴办事业有成的人家风严谨,谨守家庭礼仪,至今后人还有所闻。器物不要随意借用,家中的话不传家门外。夫妻犹讲求互敬互重,何况对外人,更应谨慎。】

戒尔休贪色,贪来性命伤,骨髓倘已枯,药物总难偿。
况彼偷香者,心中未暗商。自家有妻女,谁愿臭名扬。
(注:“偷香”出自古代贾充的女儿钟情于韩寿的故事,晋武帝曾以西域所献之奇香赏予贾充,贾弃的女儿偷出来给韩寿。后以“偷香”指男女暗中调情。)
【劝戒你不要贪恋女色,因为贪色会损伤性命。若精力枯竭,即使再多的药物也难以挽回。况且那些偷情之人,内心末必一开始就这样想。家中有妻女,谁愿意让臭名扬?】

见色休生心,天公本祸淫。一时误失守,报处总莫禁。
【见到美色时切勿心动,天道必会惩罚淫乱者。一时意志、道德失守误入歧途,报应的后果无法避免。】

~(本文待续)@*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学诗》是清朝谢泰阶受到朱熹《小学》启发而改编的儿童启蒙教材,教导儿童进退洒扫、立身处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为一段,所用语言力求通俗、易懂。这是给儿童立教、明伦、敬身的启蒙教材、诗教。作者谢泰阶曾用这本教材教导自己的学生,并因此影响到社会,在社会上得到很好的评价。
  • 《小学诗》是清朝谢泰阶根据宋代大学者朱熹所着《小学》而改编的儿童启蒙教材,教导儿童立身处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为一段,所用语言力求通俗、易懂。这是给儿童立教、明伦、敬身的启蒙教材、诗教。作者谢泰阶曾用这本教材教导自己的学生,并因此影响到社会,在社会上得到很高的评价。
  • 《小学诗》是清朝谢泰阶根据宋代大学者朱熹所着《小学》而改编的儿童启蒙教材,教导儿童立身处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为一段,所用语言力求通俗、易懂。这是给儿童立教、明伦、敬身的启蒙教材、诗教。作者谢泰阶曾用这本教材教导自己的学生,并因此影响到社会,在社会上得到很高的评价。
  • 世人醉于名、醉于利、醉于声色车马,无论朝野一样的昏昏逐逐,无日不醉,普天之下昏迷不醒。《小窗幽记》的辑者见状想提供一服清凉散,让人人解醉!
  • 菜之味,耐人寻味。在种菜时,能厚培菜之根,才能深得菜之味,人生亦是如此!《菜根谭》以菜根喻世,让人知道培养生命之根本的重要。读者若能静心深入其间玩味,才能得其真味。《菜根谭》划分为四大部:修身、应酬(人际关系)、评议(人生顺逆、得失)、“闲适”(生活)。本文续(上)集,收录“评议”(人生顺逆、得失)和“闲适”(生活)的一些金句与读者分享。
  • 甜菜根, 炒饭, 烩饭, 沙拉, 鸡汤, 罗宋汤, 煎饼
    《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感悟人生修养、处世、出世的语录,流露宽厚处世和出世还真的智慧。其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不同于凡人的识见,耐人寻味,尤其是韬光养晦的洞彻之光。《菜根谭》分为四部:修身、应酬 、评议、闲适。本文收录一些金句与读者分享,并在句下加“注”解读。本文为上篇:修身与应酬的内容。
  • 蓬岛仙踪
    《围炉夜话》为清人王永彬所讲的安身立命的教子语录,与明人洪应明写的《菜根谭》、陈继儒写的《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在明清两代发挥不小的影响。请与本文重温《围炉夜话》中的好话,对于我们现代人的安身立命依然助益良多。
  • 无极至广大的天地渊源,流淌亿万年的永生奥义,在世间生命的记忆之先昭现,若隐若现的玄机 映照寰宇的瀚浩,运行天人历史的神性秘密。
  • 虽然现今“贫穷”常并列出现,“贫”与“穷”也都有缺钱少财之意,不过贫、穷意义并相同。生活清贫无须担忧,如果走到“穷”的境况,那才真正考验意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