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高评价的启蒙教材《小学诗》(一)立教 白话注译

【前言】
《小学诗》是清朝谢泰阶所作,他根据宋代大学者朱熹所著《小学》而编写的儿童启蒙教材。谢氏曾读朱熹的《小学》,认为它语沁人心,有感而作此《小学诗》。全篇和朱熹《小学》一书前三卷的卷次一样,依次分为立教、明伦和敬身。全篇每五字一句,每四句一段,语言力求通俗易懂,押韵整齐,易于诵读。
这本教材,都是古代小学所教习的进退洒扫、处世立身的内容,作为脩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谢泰阶曾以《小学诗》教导自己的学生,期待能启发学生性灵,得到世人的好评价。
《小学诗》白话注译〔编写说明〕
本白话注译本保留了全部原文,并对原文中的一些稍难理解的字词以()括注解释;对某些具有深意的内容作了白话语译,放在其下方的【】中。
《小学诗》 白话注译
立教第一
自古重贤豪,诗书教尔曹,人生皆有事,修己最为高。
弟子从师者,先须守学规,置身规矩里,百事可修为。
【自古以来重视贤士豪杰,这里用诗文的形式教给你们,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要平安度过,修养自己是最高的准则。跟随老师学习的弟子们,先须遵守学规,以规矩为己身行为指针,可在各个范畴修为而有所成就。】
一切要安详,居游有定方,形容须静正,举动戒轻狂。
洒扫宜清洁,整齐处处同,读书舒以确,作字敬而工。
(注:流传的文本中写“举动‘奖’轻狂”,从本诗主旨和上下文意来看,都不相合,故而这里改“奖”作“戒”。)【对待一切事物内心保持安详,出门去向要让父母家人知道。外貌须保持闲静端正,举动切忌轻佻狂放。日常的环境勤洒扫,保持清洁和整齐,不论在哪里都应该如此。读书时不求躁进,认真求正解为上;而写字则要庄敬、工整,对学问心存敬意。】
念念能收敛,灵明日以开,涌吟都省力,讲习出真才。
试看轻狂子,聪明反目诬,一生如醉梦,诸好尽模糊。
【一个个杂念要能收敛,内心的灵明则将一日日开展,智慧涌现学习更省力,从课堂的学习中会培养出真能才。看看那些轻狂之人,自以为聪明反被自己观念框限的眼界欺骗了,人生宛如在醉梦中过,什么是真正好的也都看不清了。】
两路分头处,全看立志时,正邪由一念,毕世定根基。
敏鲁何相远,专心自有成,古今英杰上,只是功大精。
【成败分歧处,就看立志之时;正邪分途处,就在善恶抉择的一念之间,善念定下一世的根基。个人资质或聪敏或鲁钝,其实相距并不远,能不能专心致志才是成就的关键;古今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只是比平常人下了更精到的大功夫。】
向尔严绳日,知行并进时,宽和虽觉好,怠惰即因之。
只此研经候,倏然几度秋。光阴轻掷弃,岁月不吾留。
【从你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那时起,就是知行并进的时候了;宽松温和让人感觉舒服,然而这也就是怠惰的温床。沉浸在经典古籍之中,倏忽间几年就过去了。岁月一去不回头,不为我们停留啊,千万要珍惜光阴!】
倘若膺家务,工夫总莫抛。事几能练达,从此出英豪。
若得书中味,谁能不读书?试为深咀嚼,自问果何如?
【假若需要承担家务,作学问的功夫始终不要抛掉。事情几番经历就能练达,从练达中出英豪。若能尝得书中真味,哪个人会不想读书呢?你就试试深深咀嚼书中的真意,看看结果如何?】
愿作农商者。须将小学通,处家心不困,办事道无穷。
独立趋庭日,断机迁舍时,高贤由教诲,岂尽是生知?
(原文注:“断机迁舍”指孟轲母亲割断机杼,训子学习,三次更换居住地方,教子远邪僻学礼义。)
【想要务农或从商的人,需要将朱子的《小学》读通,会让你处理家事心明不惑,办起事来通达无碍。想人生有成,后天的教育很重要,想想孔子的儿子伯鱼趋而过庭,听闻父亲教导《诗》与《礼》的事,想想孟子的母亲为了训子学习而割断机杼,为了让他远离邪僻而三次搬家之事,可以知道,高材贤士也由后天的教育而来,岂全都是得自天赋的才能呢?】
有子教须谨,教成乃是儿,上承宗祖业,下立后人基。
男须勤课诲,女使知箴铭。堂前皆守礼,从此振家声。
【家中有子需要严谨教育,教好了才算是得子,上承祖业,下启后代的基业。对儿子需要勤快督促他功课、教诲他品格修养之道,对女儿需要教她修身之戒和警世的箴铭,用以修身处世。在家堂前都能守礼仪,从而振家声。】
教子殷如吕,训徒严似焦,凭将愚鲁质,也可步云霄。
师席授生徒,身心不可诬,教成德性固,便可为真儒。
浩气勃然生,翻教制艺精。千秋文笔土,孰与孟韩衡?
(注:“孟与韩”指孟子与韩愈。)
【教导孩子要殷勤,训练学生要严格,任凭资质愚钝、笨拙的人,也能让他出人头地。老师授徒,不虚不妄落到实处,激发学生天性中善良的本质,教出德性良好、守节不移的学生,便可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儒者。教师教学先重品德再授艺,学生浩气勃然兴发时,再精炼其文笔,千秋闻名有若孟子与韩愈那样,谁能与之抗衡呢?】
~(本文待续)@*#
责任编辑:王愉悦